春季开学后,记者从泉州市反诈骗中心了解到,学校的班级群、家长群开始活跃起来,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机设法进群实施诈骗。昨日,泉州市反诈骗中心发出预警,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要擦亮眼睛,谨防诈骗陷阱。
近日,张先生在家校群里看到“班主任李老师”发来的一则消息:通知家长缴纳新学期课外教辅材料费1000元。消息发出后,“班主任李老师”不仅要求家长回复“收到”,还不忘提醒家长,缴费后要截图。当张先生操作转账时,QQ界面突然弹出一个信息框:“当前交易存在风险,暂时无法支付……”家长们也慢慢察觉事情不妥,纷纷在群里发出质疑,真正的班主任李老师接到家长咨询电话后,发现有人“克隆”自己,便迅速在群里喊停转账行为并立即报警。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提醒,家长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不管是在微信群、QQ群、钉钉,家长收到任何需要扫码或转账缴纳学费的消息时,切勿急于转账、汇款,一定要先与老师核实真伪。若有新添加的好友,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后再进行添加。
老师要加强群管理。家长群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同时,要求群成员不乱发、乱点陌生链接。
开学季除了“班级群”骗局还有多种高发骗局,也需要提高警惕:诈骗分子冒充老师给家长发送课程安排链接短信,一旦点击就会被窃取个人信息,甚至遭受财产损失。各位家长切勿听从对方要求私下操作,来源不明短信的链接一律不要点。
骗子冒充学校教师、辅导班机构或学生本人,通过手机号或QQ号联系学生家长,谎称学生需参加辅导班,但名额紧张,要求家长尽快与负责报名的老师取得联系并支付费用。民警提醒,在选择培训机构或考证报名时要时刻留心,避免踏入考证陷阱,时刻谨防诈骗。
骗子冒充学校或教育局工作人员,谎称有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提供信息办理相关手续便可将助学金转入家长账户。警方提醒,不要轻信助学金、助学贷款等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不向陌生账户汇款。
诈骗分子伪装成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或网贷公司客服,以征信为幌子诱导大学生通过各种平台渠道贷款,并让当事人将提现的借款转入所谓的“清查账户”。民警提醒,谨记征信记录无法人为修改或注销。如对征信记录存有异议,大家一定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进行咨询。
诈骗分子在游戏平台的聊天系统或社交软件游戏群发布收购游戏账号的广告,以“高价、便捷、第三方平台担保”等信息诱骗受害人,当受害人充值完成后,又以系统故障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充值更多金额,直到受害人发现被骗。民警提醒,建议在官方平台上完成游戏物品的交易,收到陌生人发来的链接要小心,切勿轻易透露个人敏感信息,不要分享密码、账号等私密信息,防范被盗号。(融媒体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白炯昕)
来源: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