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心血管罕见病与心肌病专科联盟首家联盟单位揭牌仪式在三明市第一医院举行。这是我市提升三明地区罕见病早期诊断率和县域诊疗能力,降低异地就医成本,推进区域医疗协同发展的又一实践。三明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山海协作、京明科技合作、沪明对口合作等工作,以机制创新打破地理边界,以资源互通激活发展潜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深度融合。
创新协作机制驱动产业升级。我市持续拓展山海协作空间,与泉州建立党政互访、县区结对、部门联动机制,累计签约项目147个、总投资245亿元。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入驻企业24家,年产值7.5亿元,中机院海西分院推动技术产业化,“沿海研发、山区转化”实现产业链协同。京闽联动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省首个中关村科技园落地三明,先后吸引179家企业入驻,2024年,入园企业实现税收超7400万元。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联合为市推动永清石墨烯研究院落地,引进贝特瑞等行业龙头,构建“研发—转化—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助力三明获批全国首批产业示范基地。北京科技特派员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0余项,实施科技项目107个,带动企业产值增长6.2亿元。沪明对口合作为城市发展增添活力,沪明对口合作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项目——泰宁锦江国际度假酒店正式营业,沪明临港产业园、浦东金桥(永安)产业园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109亿元,上海墨砾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前驱体一期3000吨项目试生产,上海三明大厦正式营业,成为三明城市展示中心和沪明对口合作平台。
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碳汇交易先行先试,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与三明达成碳普惠合作意向,京闽合作建成林业碳汇监测平台,年度交易碳汇量12万吨。文旅康养深度融合,推出“沪享三明”精品游线4条,联动“山海闽西南”20条线路,全年接待泉州、上海游客超412万人次,文旅收入增长31%。400多款农特产品借力上海“百县百品”目录、老字号博览会等平台打入上海市场,年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
城乡群众共享民生发展红利。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持续深化,推动87所学校与上海结对共建,93所学校与泉州合作交流,参与线上线下交流教师3.5万余人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入选“中国航协青少年航校”,填补我省青少年模拟飞行领域课程空白。医疗协作方面,瑞金医院三明分院挂牌运营,“六病共管”中心、名医工作室让山区群众就近享受优质诊疗。人才就业双向通道更加畅通,沪明合作举办培训62期、覆盖1万余人次,山海协作招聘会提供岗位4300个,近千人达成就业意向。(陈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