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事办好将实事办实
今年漳州聚焦“八个方面”办好为民实事
(记者苏奕斌)市委、市政府日前研究决定,今年聚焦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八个方面,开展为民办实事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方案措施,压紧压实责任,项目化、清单化加快推进,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教育
(一)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
重点推进主城区、城乡接合部和县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扩容建设,新建、改扩建学位6000个;改扩建漳浦专门学校;新建、改扩建校园足球场地10个;多渠道扩大普惠性托育资源。
(二)实施小学生健康关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国家奖助学金
以市直漳州市实验小学(三个校区)、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各1所小学作为试点,开展学生视力异常综合防治工作;在市直17所,芗城区、龙文区各5所,常山开发区1所,其他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各3所小学,开展学生脊柱弯曲异常防治工作;对全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资助,落实国家奖助学金政策,惠及学生约4.06万人次。
(三)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和辅导培训
拟在全市中小学校逐步完善心理辅导室,实现15所市属中小学(含中职)心理辅导室建设全覆盖;力争两年内实现全市中小学教师心理辅导培训全覆盖。
医疗卫生
(一)提升基础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99元;从县级以上医院抽调133名高年资中级以上职称医师进入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医疗帮扶;在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40台,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培训救护员6000人次。
(二)实施医疗照护水平提升工程
扩容建设2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对新增开展的免陪照护医院和病区进行奖补,资助建设所需的设施设备。
(三)强化疾病预防与筛查工作
通过新生儿听力和基因的联合筛查,筛查出耳聋高危人群,进行用药指导和干预,2025年计划筛查新生儿约2万人次;对具有我市学籍或户籍的13-14周岁适龄女性继续开展HPV疫苗自愿接种。
(四)落实住院分娩医保报销倾斜待遇
在我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按病种相关定价,不设起付标准。在三级甲等医院分娩的,基金支付比例80%;在其他三级医院分娩的,基金支付比例90%;在二级及以下医院分娩的,基金支付比例100%。
养老助残
(一)实施养老服务提升工程
提升改造200个农村幸福院;为2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开工建设1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2个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培训养老护理员1200人次。
(二)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及孤儿最低养育标准
按照不低于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25元、重度残疾人一级护理补贴每人每月155元、重度残疾人二级护理补贴每人每月121元的标准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312元、1872元。
生态环保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以龙海区、长泰区、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南靖县、古雷开发区等地为重点,启动实施48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年度新建(改造)生活污水处理站25座(处理规模约2455吨/天),污水收集主支管和接户管网300千米以上。
(二)新建和改造市县生活污水管网
新建改造市县生活污水管网110千米。
(三)海漂垃圾综合治理
常态化清理海漂垃圾,完善海上环卫队伍建设,保障海湾水清滩净。
(四)实施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万亩;实施一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综合治理河长1公里;以流域、山脉、海洋等为生态单元,两年内支持实施2个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支持5个乡镇开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创建,支持55个村开展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
公共安全
(一)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重点区域、路段综合整治
集中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36处;提升完善356所中小学校园周边及内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实施国道324线和圆山大道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开展“无人机+AI”试点。
(二)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机制,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开展小作坊示范区建设及食品生产企业风险评价;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你点我检”、研究性抽检;开展“一品一码”可追溯体系建设。
(三)民用设施安全隐患综合排查与基层应急能力提升
对全市使用年限超15年的506台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更新改造10千米材质落后、使用年限较长、运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燃气管道;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在消防救援队伍辖区面积之外且未建立乡镇(街道)专职消防队的行政村,建立310个有人员、有器材、有制度的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
交通出行
(一)推进“两通工程”等高速路网完善工程及客货邮融合运营服务品质提升工程
推进“邻县高速通”“乡镇便捷通”等高速路网完善工程,加快1个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沈海线漳诏扩容北溪头至常山段)、1个高速公路连接线(厦蓉高速天柱山互通及接线工程)以及1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出入口(沈海高速天福服务区出入口项目)建设;提升农村客货邮融合服务水平,客货邮融合线路达到70条,行政村客货邮服务覆盖率达100%。
(二)“四好农村路”建设
推进县道“四晋三”、乡道“单改双”任务,有序推进连通较大自然村公路建设,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完成危病桥改造9座。
(三)提升主城区市政道路品质
新建3条市政道路,对3条市政道路实施综合改造;在主城区主要道路交叉口新建6处风雨连廊。
水电基础设施
(一)新时代电力“双满意”工程
完成8个老旧小区电力设施、7座高层住宅(大中型)小区双电源改造,推进7个地下易涝配电站房整治和搬迁工作;新建(改造)35条10千伏农网线路、300个农村供电台区;持续做好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电服务;打造配电网高可靠性自愈体系,建设(改造)250条10千伏自动化线路;新开工19个、建成23个35~220千伏电网工程,建成900个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
(二)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启动新(改扩)建农村水厂10处,铺设供水管网100千米,受益人口约6万人。
(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旅游景区、旅游休闲街区和乡村旅游点新建、改造提升42座旅游厕所;新建5G基站2000个;推进城市福道建设,完成2个以上福道精品工程。
社会服务
(一)提升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在既有住宅小区新增室外停放充电设施,或利用既有停放场所改造增设停放充电设施2000个;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艺术馆古城非遗展示馆、芗城区文化馆古城灯谜馆、龙文区图书馆、龙海区图书馆、长泰区图书馆、东山图书馆铜陵分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因地制宜面向社会错时延时开放;新建、改扩建生活垃圾分类屋(亭)150座;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9400户;打造形成1个衔接畅通、体验友好的无障碍设施样板区。
(二)开展公益普及活动,实施稳就业和职业技能提升工程
深入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活动,2025年完成普及培训不少于13万人;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1300场;周末及节假日,组织市直国有文艺院团在热门景点开展戏曲、木偶等非遗文化公益性演出,全年演出不少于52场;2025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2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50人,推广“漳州零工1580”平台,对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项目择优给予3万元-10万元资助;开展补贴性培训5000人次,培养高级工以上2000人次。
(三)推进工会驿站、市级志愿服务站及希望小屋建设,开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建设
建设工会驿站30个;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联合芗城区打造1个市级志愿服务站;在全市改造提升约20个希望小屋,为6-16周岁的散居孤儿、事实孤儿等困境青少年改善学习成长环境;推进3个名村(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提升工作;创建1个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