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这是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厦门。
游厦门,人们感叹:从“钢琴之岛”鼓浪屿到依山临海的厦门大学,从华美的万国建筑到古朴的红砖大厝,整座城市都洋溢着浪漫的气息。
住厦门,人们称赞:街头穿梭不停的特警铁骑、随处可见的义巡队、现代化的智能安防措施,让平安浸润城市每个角落。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那么,这座城市的平安和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源自何处?答案源于,近年来,厦门始终勠力同心、奋发争先,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平安答卷。
守初心
使命为纲扛重责 主动创稳筑平安
守一座城,护一方人。一直以来,厦门把平安作为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平安为使命,牢记维稳创安这一重要职责,推进主动创稳,维护社会大局安定稳定。
作为“9·8”投洽会、海峡论坛、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大型会议活动的主场地,安保维稳任务密集、责任重大,厦门践行“主动创稳”理念,着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
一方面着力打造“城市平安大脑”,建起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风险的精准分析预警;另一方面全力织密矛盾化解网络,出台全国首部多元纠纷化解地方性法规,大力建设市、区、镇街三级综治中心,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同时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其中精准反诈、治安管理、环食药侦等工作经验获得公安部高度肯定,并专门在厦门召开现场会推广。
同时,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打造平安建设共同体——通过“厦门百姓”App、“网格通”等互联网+群防群治平台,一支支有特色、有影响力的群防队伍不断涌现,平安厦门的创建活力蕴藏在大众之中。
2024年,全市刑事警情数降至近 15年新低,近年来,群众安全感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这组数据正是平安厦门建设的最好注脚。
勇担当
打造法务高地 护航对外开放
厦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特殊的时代使命。2021年以来,厦门以省委、省政府部署建设海丝中央法务区为契机,大力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努力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积极打造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设立厦门国际商事法庭、涉外海事法庭,落地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全球首个代表处,各类机构累计受理案件2700余件。
积极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高地,设立海丝国际法商融合服务基地、海丝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域外法查明中心、“海丝法务通”等服务平台,在国际贸易投资、金融投资、航运物流、跨境电商等领域形成较强法务服务能力,辐射范围可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国际法务运营全链条服务新模式的经验举措得到国家发改委推广。
毫无疑问,法治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定盘星,这片土地上的法治高度,丈量着开放大门的宽度——优质的涉外法律服务,正在助力厦门的对外开放迈向更高水平。
敢创新
首创改革当先锋 抢滩发展新产业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厦门以特区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牢记深化改革这一时代任务,致力于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创新。
厦门经济特区因改革而生,特别是2023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市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开启了厦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厦门政法系统全力参与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形成9项全国首创改革案例,包括全国首创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设立全国首个国际海事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
与此同时,大力推动数字政法建设,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警安法务科技”产业,成功举办两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