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苗转场 下海“安家”

日期:2025-03-30 浏览:0 评论:0

  六鳌海上连片的渔排随波起伏,构成壮观的“海上牧场”。

  阳春三月,漳浦县的海上春耕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

  清晨六点,在深土镇许松福鲍鱼育苗基地,工人们已开始一天的忙碌。他们手持特制硅胶铲,小心地将附着在育苗板上的鲍鱼苗剥离。“这些指甲盖大小的鲍鱼苗每个都是‘金豆子’,现在每粒市场价在0。1-0。5元之间。”基地负责人许松福介绍,今年育苗场270口育苗池全部满负荷运转,预计年产鲍鱼苗2000万粒,较去年增产15%。

  工人们将剥离的鲍鱼苗按每袋50粒的标准装袋,运输到养殖场,当天下苗,存活率达98%以上。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漳浦鲍鱼苗价格同比上涨10%-15%,却仍供不应求。许智海分析,这主要得益于消费市场复苏和鲍鱼苗的改良升级。“今年的鲍鱼苗属优质种芯,耐高温、死亡率低,长速快,4个月的长势就可以达到之前8个月的长势。”漳浦县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站长许智海介绍说。

  春季是鲍鱼投苗的最佳时节,养殖户需抓紧时间完成投苗工作,以确保养殖效益。

  在六鳌镇虎头山海域,连片的新型塑胶渔排随波起伏,构成壮观的“海上牧场”。随着新一批鲍鱼苗的到货,养殖户郑惠生正指挥工人将新到的20万粒鲍鱼苗投放入笼。渔民们也迅速行动起来,拆袋、投放、下水等动作一气呵成。不一会的工夫,鲍鱼苗们就搬进了鲍鱼笼里的新家。

  “现在我们在鲍鱼渔排安上监控,同时鲍鱼育苗场还使用风力发电,发的电可用于渔排的各种用电需求,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约了成本。”郑惠生指着远处的风力发电设备,对这些智慧管理和节能设备甚是满意。

  产业升级背后是政府的强力支撑。县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副主任许志扬介绍,今年春耕期间,该局已组织6名技术人员驻点服务,指导养殖户科学控制放养密度,推广光合细菌调水技术,指导养殖户检测水质并做好数据记录分析。

  据统计,漳浦县是全省的鲍鱼苗主产区之一,2024年漳浦全县鲍鱼育苗达24亿粒,居全省第二,主要销往莆田、福州、平潭等地投放。今年,漳浦县计划在全县范围内投苗4500万粒,鲍鱼渔排养殖达1。8万口,年产量约3600吨。

  ⊙林惠卿许智海文/图

  责任编辑:邓文忠陈晓云孟庆昊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3651.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今日推荐
热点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