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菜”6天卖出30多万公斤!

日期:2025-03-30 来源:福建日报 浏览:0 评论:0

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凤路村包菜滞销,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下属的海峡导报社率先发起爱心助农倡议,社会各界爱心接力,帮助菜农渡过难关—

25日上午,翔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田间取样,对包菜进行多个批次的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翔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菜农叶盼家的5亩滞销包菜近几天已卖出4亩多,他拿着自家种植的包菜,满脸笑容。报业集团记者 陈婧琳 摄

来自中国石化厦门石油公司的志愿者帮助菜农一起采摘包菜。报业集团记者 郑丽金 摄

“凤路村的包菜个头很大,味道也相当不错!”“买点包菜,帮助农民渡过难关!”“爱心助农,一起出力!”……近日,“凤路村包菜”成了厦门的热议话题,不少人在朋友圈分享爱心助农倡议,并晒出自己购买的包菜。

24日,海峡导报社在其全媒体平台率先刊发了一则“厦门翔安区新圩镇凤路村上百万斤包菜滞销”的新闻,并发起爱心助农倡议,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截至29日15时,不到6天,凤路村已销售出30多万公斤包菜。

“爱心接力”响应助农倡议

眼下正值包菜丰收季,凤路村的菜农们看着自家的包菜地却一筹莫展。“目前,这些包菜都已成熟,最多可以再坚持一周多时间,否则就要烂在地里了。”23日,叶盼等几名菜农愁容满面地说。

凤路村党委副书记黄培表示,今年是包菜丰收季,市场行情却不尽如人意,批发价格已经很低,但还是鲜有收购商前来。村里滞销的包菜有125亩左右,预计滞销75万多公斤。

面对这一困境,24日上午,海峡导报社率先在厦门市发起爱心助农倡议。当天,便接到126通来电,其中有政府部门、大型商超、餐饮行业,有学校食堂、研学机构、热心市民,他们或致电询问收购事宜,或驱车直奔田间地头对接采购,更有企业热情满怀:“我们明日便启程收购!”

看到相关报道后,当日,翔安区委、区政府立即组织相关单位研究解决蔬菜滞销问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等单位积极行动,发动企业、大型商场、文旅推荐官等,最大限度帮助菜农销售滞销蔬菜。

从田间采购到市场抢购

“先订5吨!”“给我们来10吨!”……25日上午,与几日前的冷清不同,放眼望去,凤路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一些菜农忙着采收、装筐,一些菜农与企业采购人员穿梭其间,核对订单、协调装车……首批到现场参与助农的既有大型商超的采购团队,也有餐饮企业、机关单位的代表,还有不少自发前来的爱心人士。翔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食品快检安全车直接开到现场对包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夏商、元初、朴朴、初野、翔发、闽篮等连锁商超采购人员陆续来到现场,纷纷表示要为助农出一份力。厦门夏商民兴超市采购负责人曾鸿鸣说:“今天,夏商民兴超市采购包菜5.6吨,明天早上还会继续采购5吨左右,接下来还会持续订购。”厦门元初食品有限公司蔬菜供应链事业部负责人吴俊杰说:“我们来献爱心,采购多少钱,我们就卖多少钱。”朴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厦门区域蔬菜品类采购负责人崔强表示:“我们先采购2500公斤,为本地菜农解决一部分滞销压力,减少经济损失。”

不到24小时,这些包菜就陆续抵达了市民的“菜篮子”。

“爱心助农,我们能多买点就多买点!”26日,首批“爱心助农包菜”在厦门的部分商超、农贸市场上架,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购买,部分门店一早就卖到断货。不少市民表示,大家得知是“爱心助农包菜”,价格也实惠,都纷纷赶来支持。

26日,高校助农采购车也来了。据了解,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3所高校还将联合发力,进入新圩镇各个村批量采购农产品。

连日来,多家爱心企业持续不断到现场收购包菜,其中不乏外地企业。26日下午,泉州民祥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的5辆货车直接驶入凤路村包菜地。“我们直接把车开来采购,就是希望能帮农户减轻些滞销压力。”公司负责人李泾杰表示。

看到这么多人购买包菜,黄培的言语间满是欣慰:“感谢海峡导报社发起的助农倡议,也感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我们村缓解了包菜滞销难题。”他表示,这些包菜原本沉甸甸地压在菜农的心头,现在倒像是长了翅膀,带着大家的爱心飞向千家万户。

目前,这场让“滞销菜”变身“暖心菜”的爱心接力仍在延续着,一份份特“蔬”的爱,正在鹭岛大地汩汩流淌。

为滞销农产品谋出路

帮助农户解决滞销包菜的同时,怎样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来防止农产品滞销?就此,记者收到社会各界的不少建议和想法。

“零散买毕竟只是解决少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蔬菜滞销,还是需要有机制。”厦门市经济管理咨询协会执行会长、厦门软科学协会专家委员傅红梅表示,面对前来购买包菜的社会各界,农户存在价格不统一、物流没有保障的问题,他们需要一个“统一大脑”,最好是能以村或者组为单位形成农村合作社,由合作社作为生产端来打通供应链。

夏商民兴超市董事长潘虹表示,为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媒体、政府与企业可以形成联盟,具有显著优势,其核心在于整合多方资源,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闭环支持体系,遇到滞销事件就可启动联盟机制高效对接。

“翔安区包菜滞销问题,意味着厦门市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呼吁尽快建立和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厦门市软科学协会名誉会长、厦门市经济师协会荣誉会长王复基曾多年研究农村经济。在他看来,厦门迫切需要建立农产品产销服务体系,也就是“菜篮子”专门体系。

记者了解到,杭州曾启动全国首个“农产品产销共同体”,农业农村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阿里巴巴等30家企业签署战略协议。该共同体通过构建“天网+地网”的监测体系,产前监测种植规模,产中结合全网消费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产后提前45天预测60类农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

对此,厦门一位政府部门人员表示,他们目前正密切关注农产品的产销情况,如果发现滞销情况,将积极帮忙发起倡议消化存量。但长期来看,这样的事后处理一定不是最优解,杭州的“农产品产销共同体”或许可以借鉴。(来源: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黄运来 陈婧琳 郑丽金 孙春燕)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3697.html
标签: 厦门信达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