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将新增288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打造电动自行车“安乐窝”

中骏·蓝湾香郡一期新建成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

扫一扫二维码上传您的“金点子”
(记者蔡柳楠通讯员陈志林陈芳文/图)“雨天露天充电非常危险,能不能帮忙新建一些带遮雨棚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日前,“我爱漳州·人民城市人民谏——金点子征集活动”收到市民游女士提出的关于“增设带棚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议,市城管局高度重视,经认真踏勘、选址后,迅速在部分小区开展试点,并明确今年全市将新建2880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
记者在龙文区中骏·蓝湾香郡一期看到,新建成的3个点位150个充电设施均带有白色顶棚,同步配备过载保护、智能断电、一键报警等多项功能。“这些新建车棚的钢结构立柱稳稳扎在硬化的水泥地基下,相比过去直接在地面搭建的临时车棚,更加稳固安全,具有防雨、防火、抗风、抗震等功能。”该小区充电设施运营商、漳州铁塔公司区域总经理林南安介绍,每个车棚还配备多个摄像头,并与物业小区监控值班室实时连接,如遇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响应处理。
“以前推着没电的电动自行车到处找插座的日子总算过去了!现在这一排排智能充电桩就像24小时待命的‘电力管家’,下班再晚也能随到随充。”采访中,不少居民对新建的充电设施频频点赞。
这些新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口是如何选址建设的?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通过摸排辖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缺口需求,上报当地城管部门,属地城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住建、消防等部门以及物业企业等相关人员到现场实地踏勘,综合考量小区布局、场地空间、居民意见、线路铺设等因素拟定项目建设点位,并由街道和社区联合引进专业化的充电设施运营商,制定设计方案后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充电设施运营商联系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建设。
建设充电设施的费用由谁支付?
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区充电设施建设资金由省级财政补助40%、市级财政补助10%,剩余50%由充电设施运营商投资,实现居民“零出资”。
设施建成投用后,居民根据自身充电时长需求扫码缴费,方便快捷。同时,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运营商全面负责设施的日常运营、维护,物业公司协助运营商开展故障检修,及时排查设施异常和安全隐患,形成多方协作的管理机制,共同确保充电设施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