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政府发布关于对2024年度文旅经济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给予表扬的通报,周宁县作为宁德市唯一上榜的县城,通过“文旅+”成功出圈,加出旅游新变量。
云端周宁,手握三张“生态王牌”:72.96%的森林覆盖率织就绿色锦缎;3466个/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构筑天然氧吧;880米的平均海拔孕育夏日24℃的清凉。然而,“捧着金饭碗找饭吃”曾是制约周宁发展的现实困境。近年来,该县依托生态优越、山水秀丽、文化独特等优势,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持续擦亮“鲤鱼文化”“古银矿文化”等品牌,推进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让沉睡的文化瑰宝焕发时代光彩。
晨光初露,周宁县鲤鱼溪畔的珍茗茶舍迎来首批游客。店主叶文珍手持特制集邮册,向游客讲述印章上雕刻的周宁方言与八百年护鱼典故。“这些融合地方文脉的文创产品,让茶舍在旺季时月均接待量突破3000人次。”对比过去门可罗雀的景象,这个传统茶摊的蜕变,是鲤鱼溪景区推动文化赋能旅游转型升级的生动注脚。
该景区通过丰富业态、以商引流,突出民俗、物产、非遗和古村落等元素,运用艺术赋能、文化再造、设计共生等手段,打造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精品民宿、茶吧、共享空间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游客不仅能触摸明清建筑的历史肌理,还能参与民俗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深入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
不仅是鲤鱼溪景区,周宁县以“鲤乡福境·云端周宁”文旅品牌为统领,突出“百亩荷塘”“油菜花海”“杜鹃花海”等“打卡点”,打造“花鲤小镇”;用好后洋“三库”、红色遗存、古民居等文旅资源,打造多位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建成溪口村露营基地、莲地村红色旅游、古银矿遗址陈列馆等一批综合性文旅项目;打造鲤鱼溪夜市、中华路美食一条街、步行街、尚城广场商业综合体等特色街区……
特别是依托“夏日经济”,周宁县创新推出高山避暑养生游,营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夏季高峰期游客单日可达3万人次,“候鸟式”避暑的回头客越来越多。
数据印证着蜕变:2024年,周宁县接待旅游人数达6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58亿元,两项指标增幅分别达17.5%和22.4%。摘得“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9项国字号“生态名片”,3个村落入选省级金牌旅游村,“云端周宁·茶乡福境”跻身全国茶旅精品线路。
从挖掘老故事到创新旅游新玩法,从单打独斗到多方合作,周宁文旅的“出圈”并非偶然。“我们将全面推进提升省级旅游度假区及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创新打造多元精品旅游路线,以文旅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周宁县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张文奎通讯员魏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