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新农人”的“莓”好产业

日期:2025-04-01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浏览:0 评论:0

走进霞浦县松城街道青福村草莓采摘园的温室大棚里,一垄垄草莓秧苗油绿茂盛、长势喜人,伺弄这些的是一个85后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董聪。“现在正处于草莓的成熟采摘期,每个周末都有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游玩,高峰期一斤能卖到35元。”看着一颗颗个大鲜红的草莓,董聪心里美滋滋的。

1989年出生的董聪,是一名典型的“农二代”,2014年,他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村里,追随父亲的脚步,端起了“泥饭碗”,成为一名年轻的草莓种植户。

“草莓种植听上去似乎很容易,但真正接触才知道,这一切只是看似简单,实际工作量很大。”董聪告诉记者,从施底肥、翻耕、起垄、定植、浇水、覆盖黑膜、盖大棚外膜等全部要一点一点学习。

初期,董聪的种植方式全靠父亲传授,但很快他便发现了问题:“老式的栽培方式存在技术滞后性,每年因病害、种苗质量、管理疏漏等因素导致的死苗减产现象频发,且得不到解决,来年同样的问题依然会发生。”

为了彻底解决草莓病害问题,董聪查阅大量资料,认真学习、研究大棚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并不断向专业老师请教。通过边摸索、边实践,慢慢地董聪也从一名种植“门外汉”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新农人。

随着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在掌握了一定的草莓种植技术后,董聪想尝试引进种植一些草莓新品种。

“现在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顾客越来越倾向于追求水果精品化,因此我开始引进一些符合年轻人审美和口感的新品种,如白色的越雪妃、隋珠以及黑色系草莓真红美铃等。”董聪说。

然而父亲心里却直犯嘀咕:“白色和黑色的草莓我从没见过,种出来能好吃吗?会有人喜欢吗?”

“老一辈有自己的顾虑很正常,但年轻人总要走出自己的步伐。”为此,董聪从村民手中流转10亩土地与父亲的草莓园分开管理。“那段时间,我白天在草莓地干活,晚上看书找资料。”董聪说,这期间,他也遇到种苗不合适、存活率低等问题,但每天都想方设法去学去问去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董聪的不懈努力下,新品种草莓试种成功,并且比一般的草莓个头大,口感更甜,并且有特殊香味,深受年轻顾客喜爱。在其影响下,父亲也慢慢改变观念,开始尝试种植新品种。

在董聪看来,现代农业不能只靠一产,必须与三产融合发展,才能延伸产业链条。所以,除了草莓种植外,他还开拓了草莓采摘业务。“每年春节前后,草莓开始陆续成熟,节假日,霞浦周边的顾客就会到采摘园采摘草莓。”董聪说,现在的宣传主要靠微信朋友圈传播,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加入草莓种植行列,做起了草莓采摘生意。目前,青福村草莓采摘基地占地236亩,平均亩产1200斤。

“为了增加收益,如今,除草莓种植外,我还加入了小番茄、西瓜等瓜果蔬菜的轮作。今年试种了一个大番茄的品种,口感深受顾客喜爱。未来,会在现有采摘基础上扩展规模,配套露营和烧烤区域增加体验感。”董聪表示。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吴枋宸编辑:邱祖辉审核:蓝青 梁辉约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霞浦:返乡“新农人”的“莓”好产业)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4042.html
标签: 宁德房产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