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观察丨寿宁:“一片叶”的共富密码

日期:2025-04-01 来源:闽东日报 浏览:0 评论:0

茶香漫寿邑 新绿吐芬芳

——寿宁县茶产业走出富民强县新路子

涧清连竹色,山静带茶香。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在闽浙交界的高山云雾间,在硒锌沃土的天然滋养中,一抹抹新绿迎春而长,寿宁迎来了又是一年茶季。

茶,对于寿宁来说,不只是勤劳致富的象征,更是矢志不渝的坚守。近年来,在寿宁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寿宁县积极推进“三茶”统筹发展,着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品味”四轮驱动战略,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全产业链价值延伸,以新质生产力撬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富民强县注入了强劲动力。

如今的寿宁,18万亩茶园,编织出千家万户的致富梦;300多家茶企,串联起53亿总值的产业链;3万多名在外茶商,汇聚成闯出九岭茶香飘四海的寿邑底气。寿宁正在传承与革新的茶路的探索中,不断激活蕴含在“一片叶”中的共富密码。

在提质赋能中筑牢根基

清明将近,在武曲镇承天村

梯田式的茶园层层叠叠

如翡翠波涛漫过山脊

整座茶山仿佛蓄满绿意

只待清明时节那一声“开茶”

“这几天,天气很好,茶叶长势也不错。再有几天就能全面开启春茶采摘了。”承天村党支部书记范学强笑着说。

从金观音、金牡丹育苗育种、种植采摘到加工制作、市场销售,依托优质茶苗育种基地和1500多亩茶园资源,承天村家家户户依靠一片绿叶走上了致富路。

因茶而兴,因茶而富。在寿宁,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了茶产业发展带来的甜头。

高山奇境富硒地,云生雾养生态茶。寿宁地处闽浙边界,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岭峻谷深,植被保护完好,土壤富含硒锌等元素,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造就了“寿宁高山茶”叶厚、形美、耐泡、香高、味醇的天生丽质。

如何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

打好生态茶这张牌?

从品种出发,寿宁县鼓励低产、低质、低效茶园实施品种改造,推进寿宁县茶树品种改造项目实施,加快金牡丹、梅占、金观音等优良品种种植。目前,全县种植新品种金牡丹6.2万亩,梅占、金观音等高香型品种3万亩,茶叶品种结构更加合理。

从一片绿叶到一个产业,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无疑是生命线。为此,寿宁县靶心向内,开启了自我“强筋壮骨”的探索之旅——

积极推进“生态+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打造绿色有机茶园,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茶叶质量安全行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高位推动质量安全监管;采取“源头监管、生产监控、市场抽检”等举措,从茶叶生产的源头、加工到市场进行层层把关;积极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品牌产品信息可追溯、可查询;严把“寿宁乌茶”授权关,维护来之不易的声誉。

一项项行之有效的举措,构建起“从茶园到茶杯”的绿色闭环,促进茶叶生产方式向生态、经济“双高”转型升级。

如果说,对质量的专注是产业根基,那么工艺的提升则决定了发展高度。

去年以来,寿宁县举办“寿宁乌茶”加工技术培训会,帮助企业进一步理解工艺精髓,把握产品品质要求;组织选拔、指导推荐寿宁优秀制茶选手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及省级优胜奖各1项;开展省级、市级茶叶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制茶大师、制茶能手评选推荐,并通过名师引领,在制茶工艺的薪火相传中,实现一群带动一片的“雁阵效应”。

“以往一提到茶人,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老茶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制茶行业中,这些新茶人的涌现,给茶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寿宁茶产业未来的发展,中国制茶大师、寿宁红茶非遗传承人卢明基信心满满。

为进一步激活产业一池春水,寿宁县还引进万氏留香、甄华茶业、寿之韵等龙头茶企,落地建设标准化产业园、茶庄园、旗舰店等功能设施,打造行业标杆,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对品质、对工艺不懈的追求,让寿宁高山茶在2024年收获了累累硕果:寿宁县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域,荣获“中国小白茶特色产区”称号;“寿宁金牡丹红茶”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福建省万氏留香茶业有限公司运营推广的“下党红”茶产品成为“2024年上合组织阿斯塔纳元首峰会”和“金砖国家峰会”官方唯一指定用茶……“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示范效应日益凸显。

在守正创新中闯出新路

3月初,寿宁乌茶“质造未来”座谈会召开。茶叶专技人员、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品质赋能、品牌突围”两大核心,围绕寿宁乌茶品质、工艺、文化以及寿宁乌茶的传承、精研、破局、跃升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共绘乌茶创新实践蓝图。

业内专家精心评选优质茶

高山优质茶基地 彭高盛摄

秉承着守正创新的寿宁茶人

始终不懈探索着高山茶的更佳“打开”方式

2023年,寿宁县以“寿宁高山茶”为基础公共品牌,全力推进寿宁茶叶二级品牌“寿宁乌茶”的打造。“寿宁乌茶”成功上市,开启了寿宁茶产业新篇章。

“寿宁乌茶”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冯梦龙所著的《寿宁待志》中就有关于寿宁乌茶制茶历史的记载。

摇青烘焙,铸就“红骨岩韵”的乌茶“丹心”;花香入魄,化作琥珀金汤的高山滋味。优异的生态环境、缭绕的高山云雾、富集的硒锌含量及独特的加工工艺,孕育具有“三冒”体验的寿宁乌茶。

为扩大“寿宁乌茶”品牌影响,寿宁县持续开展“乌茶”品牌宣传,主动参加茶文化节、茶业推介会、茶叶博览会等国内外重要茶事活动,通过多渠道宣传介绍,不断提升寿宁茶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举办“寿宁乌茶”开采节、宁德“寿宁乌茶杯”茶道山径赛等各类冠名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寿宁乌茶”。

经过两年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寿宁乌茶”品牌影响力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跃升。

《寿宁乌茶》团体标准顺利通过审定,并成功发布实施;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荣列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指定用品;荣获第八届北京八大处斗茶大赛“茶王”称号;第二届“宁德杯”品牌商品茶斗茶赛首次单列“寿宁乌茶”斗茶品类……如今焕发“第二春”的乌茶实现了借势出山,香飘四海。

外国友人细致了解“寿宁乌茶”

向外国友人赠送“下党红”

福建寿之韵茶业有限公司是最早介入“寿宁乌茶”加工、销售的企业之一。对于近年来“寿宁乌茶”的强势崛起,该公司总经理徐培春感受颇深。

“两年前,我们参加展销活动,要反复讲解什么是‘乌茶’。现在客商们谈到寿宁茶,首先想到的就是‘乌茶’。”徐培春介绍,目前,该公司生产销售的“乌茶”产品共有20多款,畅销北京、上海、太原、内蒙古等地。仅去年,“乌茶”的销售额就达800多万元,占企业茶叶总销售额的一半左右。

在“变”中思进、求进。在传统制茶技艺同现代加工工艺不断碰撞出新“火花”的同时,一些茶企也提前布局,探索新茶饮这一新赛道。

“一杯奶茶开启美好一天。”新茶饮已是不少年轻人的标配。但很少有人知道,一些新茶饮头部品牌的原材料来自寿宁。

一次意外的机遇,寿宁县东泰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韦兴炎接触到新茶饮产业。发现新商机的他,开启了向新茶饮的转型。仅去年,该企业就为新茶饮头部品牌生产基底茶800吨左右。

“新茶饮企业对茶叶品质、生产加工、口感品质、贮存等方面,都有着严格要求。”韦兴炎表示,为确保口感的统一,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升。如新引进的摇青自动化流水线,直接使该环节用工量从高峰期的五六十人,减少至现在的6人。

随着新茶季即将到来,该公司正全力推进新厂房建设进度。“力争在7月份能够投产。届时,企业的茶叶加工能力将实现翻番。”韦兴炎说。

而同属新茶饮产业链的宁德市帮利茶业有限公司,则借着“异军突起”的调味茶、袋泡茶产业的强劲势头,引入全自动茶叶精加工生产线,全智能化操作的袋泡茶、立体泡袋茶包生产包装设备,主攻新茶饮的调配和包装。2024年,该公司新茶饮类产品产值达2000余万元,跑出了茶产业转型加速度。

新茶饮“联姻”高山茶。如今,借势双向奔赴的东风,茶香四溢的“寿宁高山茶”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被打开……

第23届北京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宁德(柘荣高山白茶、寿宁乌茶)文化周活动举行

在多元融合中茁壮成长

茶,不仅是杯中的致富“”金叶子”,还带来了新的消费业态和消费场景。近年来,寿宁县积极探索“茶业+”多业态发展,发挥茶文化底蕴,促进茶旅融合,让茶产业释放出更多发展动能。

品茶香、访民宿、看变迁……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下党,与这个“红色地标”撞了个满怀。在今年,到下党游玩的游客又多了一个打卡项目,到零碳茶馆点一杯零碳茶馆与“下乡的味道”联合定制的“寿宁高山茶”,打卡留念。

零碳茶馆设计灵感来源于代表永续的“莫比乌斯环”,其纯白极简的现代化建筑风格,与周边古老的闽东村落、翠绿茶山相映成趣。不仅为下党乡提供了一个新的旅游新去处,其正式投用也开创了茶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新路径。

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近年来,寿宁县通过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茶业资源相融合,建设“三茶”融合产业园、张天福文化研究基地、美丽茶庄园等平台,发布“龙虎山茶仙馆-张天福基地-党群连心路-下党定制茶园-难忘下党学习基地”茶旅线路,创新茶文化研学、茶园观光、茶叶品鉴、茶事劳作、茶艺观赏等体验,有效激发茶旅市场潜能。2023年,寿宁更被列入“一带一路”中俄蒙万里茶道协作体,越来越多海内外爱茶人士前来旅游观光、体验生态文化。

寿宁北路戏新编剧目《茶乡故事》

如今,在寿宁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茶盏中的百般滋味与山水间千般美景,绽放出融合发展的多彩魅力——

一壶热茶忆茶仙。武曲镇镇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三茶统筹”发展为引领,以龙虎山茶场为小镇茶仙文化核心区,建立茶产业“产、学、研、旅”示范基地。

茶不醉人景已醉。万亩茶海竹管垅整合茶园风光、山枣坑自然村古村落、花眉垱自然村古油坊和传统文化习俗,打造集采摘体验、生态观光、宜居康养、健康运动、研学休闲于一体的茶旅综合基地,让茶区变为可观、可游的景区。

倾听昔日铜铃声。依托茶马传奇与山水诗意,斜滩镇深入发掘茶业古城和码头商埠文化,大力推进文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展现了“茶马古镇,诗画斜滩”独特魅力。

戏曲小镇新茶事。在凤阳镇生态茶博园(瑞隆阁),郁郁葱葱的青山,碧波盈盈的湖面,映衬着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感受集北路戏传承、茶文化探索、生态农采、民宿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体验。

……

龙虎山茶仙馆

茶,对于寿宁来说,不仅预示着越走越宽的产业之路,也是代代相传的人文印记。

在寿宁高山茶之乡凤阳镇,农民北路戏演员们正紧张排练新剧目《高山茶传奇》,以独特的方式献礼清明节春茶开茶喊山祭茶节庆,以非遗之音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寿宁深入挖掘深厚历史茶文化,通过实地走访古村落、探寻古迹、查阅史料,提炼出丰富的茶文化元素,将其与张天福文化、长寿文化、北路戏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相融合,精心编撰《鹫峰神叶》等茶叶专著,创作《乌茶凤凰天》《寿宁高山茶》等歌曲,编排《茶乡故事·龙女传奇》《高山茶缘》《高山茶传奇》等北路戏剧目,用艺术的形式讲述寿宁茶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寿宁茶。

在“融”中找准契机茁壮成长,寿宁茶产业正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今后,寿宁县将继续讲好寿宁乌茶文化故事,深入挖掘寿宁乌茶的历史渊源、非遗工艺和养生价值,融入‘世界长寿之乡’‘红色下党’等地标性元素,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工艺上坚持守正创新、精益求精,通过文化链、创新链、品质链、价值链四个维度上持续发力,促进寿宁乌茶品质、品牌双跃升。”寿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简树铃说。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茹捷 黄璐

编辑:陈娥

审核:蓝青 梁辉约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宁德观察丨寿宁:“一片叶”的共富密码)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4056.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