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晋江市教育局获悉,2025年春季学期,晋江全市256所小学均已推行课间15分钟。课间“扩容”后,各校将通过丰富多样的项目和别出心裁的形式,让更多学生走出教室,沐浴阳光。
走访中,记者发现,随着课间时间延长,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跳绳、呼啦圈、立定跳远、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种“微运动”风靡校园。部分学校掀起了“复古潮流”,开展滚铁环、丢沙包、打陀螺、跳房子、丢手绢、翻花绳、踢毽子等传统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快乐运动的同时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各校的室内外活动功能区域设置也更加灵活,各类器材用具触手可得,孩子们“轻装上阵”,玩得更加尽兴。在这股课间改革的浪潮中,更有学校创新推出“15+40”课间模式,将短课间与大课间无缝衔接,通过特色活动设计,让校园焕发勃勃生机。
“以前,课间就10分钟,上个洗手间再接个水,感觉匆匆忙忙的。现在,课间延长到15分钟,我们更加从容,更有时间去调整和放松。课间‘加时’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我一定会好好把握,加强锻炼,同时利用课间休息多与同学交流,增进同学之间的情感。”就读于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的温嘉璐告诉记者,因为课间“扩容”,她和同学们更喜欢走出教室,一起跑跑跳跳了。
课间“扩容”,不仅让学生动起来了,更有不少学校借助课间15分钟改革,引导教师有意识开展课堂与课间的联通设计,通过优化调整课堂教学,创造柔性空间,准时下课。
“各校要以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为核心支撑点,以阳光体育大课间为突破口,将‘一校一特色’建设成为学生成长的新平台。学校班主任、各学科教师要按时下课,不得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晋江将开展大课间及课间15分钟专项督导,确保各校严格落实实施中小学“1061”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着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小驼背”和学生心理健康等突出问题,让学生阳光、健康成长。
(记者 蔡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