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为迎接从全球各地而来参加第二届“海丝”侨商投资贸易大会暨泉州市内外贸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泉籍侨商侨亲、国际客商,泉州以“市井十洲宴”“刺桐宴”“簪花宴”三大融合泉州历史底蕴、美食文化的盛宴,向与会嘉宾传递泉州满满的热情与诚意,共品千年美食文化,共启向海远航篇章!
市井十洲宴“融合山海之利与多元文化”
鸣鼓,启宴!取意自唐诗《送泉州李使君之任》中“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市井十洲宴”,不仅再现古刺桐港商贸和饮食文化的盛况,更是泉州拥抱世界、共谋发展的盛大邀约。
“让我们以茶代酒,庆祝这相聚的时刻”,当“闻香识途 铁观音功夫汤”摆在桌前时,不少侨商纷纷举杯,将浓厚的乡情一饮而尽,跨山越海的距离在此消弭。多位外国客商也“入乡随俗”,与身旁的侨商共品香茗,并饶有兴致地聆听泉州的茶文化。
在全日本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中日经贸委员会委员长王秀德看来,泉州作为闽南文化核心区,其美食融合了山海之利与多元文化,既有中原汉族的饮食传统,又带有海洋文化与南洋风情。谈及泉州美食文化如何打造世界级的城市名片,他建议:“选择‘海丝起点 味觉方舟’作为核心传播概念,通过食物讲述泉州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的开放包容史。初期可瞄准东南亚华人圈层,逐步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城市渗透,最终构建起具有史学深度的中华地方美食话语体系。”
“今晚的宴席,很好地诠释了泉州底蕴深厚、丰富多元的美食文化。美食作为泉州一个独特的文化特色,正呈现出国际化、多元化的特质,也迎来了走向世界的良好推介窗口。”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建议,“美食离不开美器等元素的助力,‘市井十洲宴’展现了泉州美食与陶瓷、茶叶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态。我们期待,泉州美食在今后与陶瓷、茶叶、香道等特色产业、文化深度融合,实现强强联合、抱团发展,更好地走向世界,让泉州风味、泉州文化享誉全球。”
刺桐宴 “每一味都代表着泉州故事”
花开刺桐宴,烟火醉古城。“刺桐宴”为嘉宾带来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一道道精致的菜品,不仅叩开了游子记忆深处的“门”、“俘获”了外国友人的味蕾,更让嘉宾们看到泉州向世界传递“以味为媒”的文化自信。
“远远一看是刺桐花,走近一看原来是红辣椒,真是太有创意了!”走进大厅,桌面上特别的刺桐花造景吸引了嘉宾的目光。“欧洲料理讲究造型,现在看咱们的‘刺桐宴’,光摆盘就像艺术品。”意大利侨商庄毓伟表示,只要一段时间没回泉州,最想吃的就是那一口暖暖的面线糊、花生汤、沙茶面,每次回泉州,都会把想吃的泉州美食吃个遍,“近年来泉州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文旅越来越好,泉州的诚意我们都看在眼里。”
“‘刺桐宴’一共22道菜,象征着泉州22处世界遗产点,各个世界遗产点元素化作舌尖上的盛宴。”丝竹声落,美食品鉴初始,随着精彩的南音表演结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最淳朴的乡音带来了唱菜表演,向在场嘉宾介绍起刺桐宴的三大篇章。从“高颜值”冰镇醋猪手裹着琥珀色的酱汁,再到盛放在贝壳造型器皿里的奇味冻沙螺,让人想起宋元时期刺桐港千帆竞发的盛景……“每一味都代表着泉州的故事。”马来西亚侨商李先生感叹道,“刺桐宴把传统的泉州美食变成了文化符号,更好地展示泉州文化,无形中也给我们一种动力,就是在海外打拼时也要继续发扬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
簪花宴 “让我们感受到故乡的温度”
以“山”为基,以“海”为容,“簪花宴”从蟳埔簪花文化中汲取灵感,将宋元海丝历史与泉州风味巧妙结合。随着主持人开场介绍,现场大屏幕上16道精选菜品依次精彩亮相,兼具味道与内涵的“簪花宴”,吸引着在场嘉宾的目光。
“‘簪花宴’让我们感受到故乡的温度。每一道菜背后都有故事,比如‘蟳埔四宝冻渔获’还原了蟳埔女的日常饮食,这种文化细节正是我们向海外推广泉州品牌的独特优势。”国际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总商会总会长郑培植说。
“‘簪花宴’的菜品很有特色,泉州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得如此自然,做到创意与艺术的完美发挥。”马来西亚猫王榴莲皇贸易(彭亨)有限公司执行总监邱瑞杰在品尝后表示,“我们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出口液氮冷冻榴莲,借大会的契机希望将公司业务拓展到泉州,让泉州人的餐桌上也有马来西亚的优质榴莲。”
“‘簪花宴’不仅是美食,更是文化IP。我们通过授权餐厅标准化推广,将蟳埔风情融入国际餐饮体系。未来计划联合海外侨团,更全面地展现泉州菜的多元魅力。”宴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把“簪花宴”打造成广大市民、八方游客深刻感受泉州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独特载体。作为文旅事业发展重要的一部分,“簪花宴”必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泉州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黄伟毅 叶虹羽 范金林 陈起拓 通讯员 郑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