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新质赋能•智汇三茶”主题研讨暨“寿宁乌茶”产销新业态对接会召开。此次活动围绕“守正创新、质造未来”和“文化赋魂、新质赋能”两个话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在研讨中,寿宁县委书记周乃松详细介绍了“寿宁乌茶”的发展历程与独特生态环境,对其高香优势、工艺特色、冲泡特点、健康属性、独特体验等五大优点一一进行解读,并从香气、内韵和回味向嘉宾们介绍“寿宁乌茶”的特殊魅力。“近年来,寿宁县积极推动茶叶品种的改良。目前,全县种植新品种金牡丹6万多亩。‘寿宁金牡丹红茶’被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今后,寿宁将在茶产业提质增量上持续发力,加大茶产业扶持力度,推动‘寿宁乌茶’这一品牌做大做强。”周乃松说。
围绕如何以“守正”筑牢根基,以“创新”引领未来,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李辉表示,多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始终十分关心和支持茶产业发展。尤其近期,寿宁县出台了《寿宁县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更是干货满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希望寿宁县抓住这一契机,打好文化牌,厚实文化底蕴;打造生态牌,塑造‘健康’形象;打好创新牌,推进守正创新;打好市场牌,拓展‘乌茶’版块;打好产业牌,探索‘茶业+’多业态发展,从而实现茶农增产增收,企业增产增效。”对于寿宁县如何走好茶产业发展路李辉给出了建议。
针对寿宁县如何塑造“寿宁乌茶”品牌,寿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简树铃表示,“寿宁乌茶”在发展中始终坚持走“三化”之路。一是原材料基地化,从源头上提高茶叶品质。二是坚持生产标准化,严格落实《寿宁乌茶》团体标准。三是品牌化经营,开拓思路、广开渠道,持续扩大寿宁茶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以茶农自律、茶企创新、茶商诚信,将“寿宁乌茶”打造成“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好茶”。
围绕“文化赋魂、新质赋能”的主题,闽东日报社(宁德市文化传媒集团)原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郑承东则从爱茶人与媒体人的角度,对普通茶客需求进行了分析。他建议,以“三茶统筹”为切入,建立生态之美、工艺之美、文化之美“三美认知”重构;以传播链为切入,建立寿宁乌茶大数据权威平台,通过顶级专家权威背书,实施新媒体“跳式”圈层渗透破圈,实现“三维传播”重构;以文化融合为切入,开发“茶咖味道”跨界新产品,打造“乌茶花香”茶疗新场景,从而完成传统的消费情境重构,让更多茶人认识“寿宁乌茶”,爱上“寿宁乌茶”。
刘岩生 摄
“寿宁县推出‘寿宁乌茶’这一公共品牌,定位准确、辨识度高,为差异化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寿宁县发展花香红茶有基础、有优势、有市场,但仍需努力。”宁德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执行会长陈道兴希望,“寿宁乌茶”在各界的关心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扶持下,进一步做大做强,走出一条具有寿宁特色的茶产业发展路。
如今AI正越来越多地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如何以AI赋能茶产业,八杰酒行创始人、总经理袁大权表示,一方面,可以依托AI打造数字化智能,进行24小时线上直播。另一方面,可以打造百号矩阵系统,通过不同账号展现茶叶生产各个流程,形成“天罗地网”的宣传矩阵。如何让茶叶这一传统产品,借力电商平台“飞入”广大消费者视野。广东省福建宁德商会执行会长、瑞辉集团董事长陈弟二表示,电商是一种便捷生活、低成本的新业态,要借助这一契机,注重流量变现,走出茶叶营销新路子。
碰撞思想火花,分享真知灼见。“新质赋能•智汇三茶”主题研讨暨寿宁乌茶产销新业态对接会的召开,既是对寿宁县委、县政府“打造特色品牌、推动茶产业提质增效”战略的深化落实,更是凝聚多方智慧、共绘乌茶蓝图的创新实践,必将进一步激活蕴含在“一片叶”中的共富密码。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茹捷 黄璐
编辑:蓝青
审核:刘宁芬 梁辉约
责任编辑:蓝青
(原标题:论见丨寿宁乌茶:守正创新 质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