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新闻网4月3日电 (陈舒宁 雷丽娇)宁德市畲族人口数量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近年来,宁德各界凭借坚实基础,积极依托畲歌协会、文化节等多元活动形式,全方位发力,大力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延续与繁荣发展...
宁德新闻网4月3日电 (陈舒宁 雷丽娇)宁德市畲族人口数量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近年来,宁德各界凭借坚实基础,积极依托畲歌协会、文化节等多元活动形式,全方位发力,大力推动畲族文化的传承延续与繁荣发展。 在畲乡的悠悠古韵中,传统节日 “三月三” 翩然而至。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延伸司法服务,深化“宁人息事”无讼乡村创建,做实“诉服村村通”工程建设,3月31日,蕉城法院组织干警前往八都镇猴盾村,开展“三月三”畲乡普法宣传活动。
沉浸普法,“云端”庭审旁听 上午九时,本次主题活动在蕉城法院八都猴盾畲村法官工作室准时拉开帷幕。活动现场,法院干警精心挑选了一件畲民广泛关注的民事案件,借助畲村法官工作室配置的信息化设备,实现法院院部与畲村法官工作室的实时连线,组织猴盾村畲民“亲临”庭审现场。 庭审结束后,猴盾法官工作室的法官对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度解读,结合畲乡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旁听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大家依法处理矛盾纠纷,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公正与威严。
乡音暖情,畲语释法解纷 “老兰,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如果闹到法院,你的账户可能被冻结,春茶收购怎么办?”“大家多年交情,又是远房亲戚,为这点小事闹上法庭伤了和气。” 工作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茶叶款纠纷远程调解正在进行,蕉城法院法官在院部与工作室进行现场连线,与畲乡调解员一道,运用畲语对发生在猴盾畲民和外地茶商间的一起茶叶款纠纷开展远程调解。 只见“双语”法官在畲语和普通话间切换自如,耐心细致地向当地村民和外地茶商讲解法律常识,既能充分切合当地实际,又彰显了民族语言魅力。他们秉承“调解优先”的无讼理念,鼓励当地群众在遇到纠纷时优先选择调解方式解决,展示了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独特优势和便捷性,推动“无讼乡村”建设,助力构建和谐畲乡。
送法到家,法惠畲乡村居 调解结束后,干警们深入当地村文化站、畲歌广场等地进行实地走访,全面了解村容村貌与村情民意,重点了解当地矛盾纠纷化解及涉诉处理情况。干警们还走进村居民户,开展现场普法宣传,面对面为村民解答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典型案例等方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提升村民的法律素养。 据悉,蕉城法院针对少数民族群众司法需求,在八都镇成立猴盾畲村法官工作室,采取“1名‘双语’(汉语、畲语)员额法官+1名党员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的团队工作模式,为工作室驻地附近村庄群众提供来访来电咨询解答、诉前调解、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日常通过畲语顺口溜、普法短视频等形式向当地畲民普及法律知识,满足畲乡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结合自主研发的“1站式诉讼服务平台”、蕉法“E调平台”,推进“诉服村村通”工程建设,打破群众联系法院的时空“壁垒”,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助力无讼乡村建设。 此次“三月三”普法宣传活动,是蕉城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下一步,蕉城法院将继续发挥“畲村法官工作室”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了解群众司法需求,切实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