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松柏中学学生放学回家时,手中多了一颗包菜——一颗意义非凡的“爱心菜”。原来,松柏中学党委书记刘宗华、校长傅勇自掏腰包采购了5500公斤滞销包菜,分发给全校4600余名学生。
“最近,翔安新圩迎来包菜丰收季,却面临滞销困境。知道这个消息后,我们就想做点什么帮菜农缓解燃眉之急,也给孩子们上一堂爱心助农课。”傅勇说,昨天下午,包菜运到学校,每个孩子都分到了一颗。回家后,他们还得用这颗包菜完成一份德育作业——亲手为父母烹饪“爱心菜肴”。
包菜炒肉、醋熘包菜、凉拌包菜、包菜炒腊肠、包菜炒泡面、包春卷……简单的食材化作一道道暖心佳肴,孩子们通过劳动回馈亲情,在实践中领悟感恩的真谛。有家长笑说,全校孩子吃包菜,把包菜做出了满汉全席的效果。也有家长感慨:“孩子第一次下厨虽显生疏,但这份心意比什么都珍贵。”
“校领导太给力了,既帮助了菜农,又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对社会的大爱。”“校领导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身教重于言传’,既帮农民解忧,又传递了教育的温度……”昨晚,厦门晚报视频号推送松柏中学购买爱心包菜、布置感恩作业的报道后,许多网友纷纷留言点赞,还有网友称:“这是爱心菜。忽然明白这些包菜和我们一样,都在完成某种温暖的接力。”
“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要扎根于现实土壤。”傅勇回忆起三年前,他在金鸡亭中学担任校长时,曾有爱心企业给初三年段每个学生捐赠了一碗阳春面。这碗阳春面与日本作家栗良平写的短篇小说《一碗阳春面》有关。小说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母子三人因背负债务生活极端困难,母亲拼命打工,兄弟俩边读书边做工,过年时三人分吃一碗阳春面。
傅勇认为,《一碗阳春面》蕴藏着触动灵魂的人格力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成为一种共渡难关、顽强拼搏的精神象征。他期冀着这颗包菜,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温暖的力量。学校将社会责任、劳动教育、感恩教育与学科实践结合起来,希望此次行动不仅为农户送去温暖,也能让青少年在公益实践中培养同理心与担当意识,真正实现“助人者亦自助,育人者亦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