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烈士纪念设施迎来祭扫高峰——
英烈精神薪火相传

孩子们到市烈士陵园缅怀英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记者林依妮通讯员戴伟国朱胜东
连日来,来自五湖四海的烈士亲属们不远万里来到漳州,为长眠在这里的亲人祭扫。许多漳州人也自发前往各个烈士纪念设施,缅怀革命英烈。据统计,截至4月4日下午5时,全市各个烈士纪念设施已接待超1000个单位,50000余人次。
3月25日,烈士家属程英豪带着儿子与侄媳妇飞越千里,跨越山海从武汉来到漳州,祭奠长眠于此的哥哥程日红烈士。
程日红烈士曾参加1953年东山保卫战,牺牲时年仅25岁,他的名字曾和东山400余名烈士的名字一起登记在“我为烈士寻亲”网络社交平台上。2024年底,在武汉烈士寻亲志愿者和多方力量的合力帮助下,终于在户籍地武汉找到了其妹妹程英豪,这位75岁的老人,在哥哥牺牲时才3岁。虽已72年未见,但程日红的家人至今仍保存着他的照片和烈士证。
“哥哥,我来看你了!”在东山战斗烈士陵园的烈士纪念碑前,程英豪抚摸着哥哥的名字,泪如雨下,禁不住诉说起72年来的思念。这段跨越时空的“团圆”,终于在此刻画上句号。
程英豪与哥哥的“团聚”,不仅是对烈士的告慰,更是对红色精神的传承。漳州是一片红色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的热土,平和暴动、漳州战役、东山保卫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无数英雄烈士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宝贵的生命。截至2023年,全市载入英烈名录的烈士就已达2735名。
2020年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探索建立“123”寻亲工作机制,运用“网络平台+新闻媒体+异地互助”的创新模式,在线上线下相继发布上千条寻亲信息,为600多位烈士开展寻亲工作,截至今年3月,已累计为320余位烈士找到亲属,成为全省为烈士寻亲数量最多、成功率最高的设区市,寻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清明前后,我市各界干部群众也纷纷走进烈士陵园等烈士纪念场所,瞻仰、献花,表达敬仰和追思之情。
“很多烈士牺牲时还是孩子,他们用生命换来今天,我们必须铭记。”一位六旬阿婆来到市烈士陵园,为陵园里的一座座烈士墓碑献上鲜花。
“脱帽!默哀!”在长泰区革命烈士陵园,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林胜钊烈士生前所在部队的官兵们动作整齐划一,脱下军帽,深切缅怀这位1963年在扑灭山林火灾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烈士们,最勇敢的人是你们,最可爱的人也是你们。”市烈士陵园纪念碑前,一位学生用稚嫩的笔迹在卡片上写上这样的话语。
英烈已逝,精神长存。
责任编辑:黄妍婷徐镜正周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