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县:特聘服务团赋能海参产业提质增效

日期:2025-04-06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浏览:0 评论:0

福建省首家海参科技小院落地霞浦、2亿粒海参苗种在霞浦育苗基地顺利投放入池……连日来,霞浦海参产业喜事连连。

作为中国南方海参的主产区、中国海参拉缸盐集散中心,霞浦深挖“蓝色富矿”、深耕“海上粮仓”,围绕做大做强做优海参这一县域富民产业,从高校院所引智,率先组建乡村振兴特聘服务团,聚智推动海参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打造海参“百亿产业”。

以技促养 推动海参健康养殖

为更好赋能海参产业发展,霞浦县乡村振兴特聘服务团紧盯养殖这一重要环节,从海参养殖科学化、健康化、绿色化入手,进一步改进海参养殖技术。

“我们希望通过提供更加科学的养殖技术和模式,来指导养殖户减轻病害损耗,提高产量、提升质量。”作为服务下浒镇的乡村振兴特聘服务团团长,覃盼经常带领团队深入海上渔排,开展病害诊断、水质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为海参养殖户提供科学的养殖资讯和技术指导。

2023年以来,覃盼团队针对下浒镇海参、大黄鱼等养殖情况,在养殖集中区海域、较大种养企业设立5个服务点,并以各服务点为中心逐步扩大服务圈,“以点带面”辐射指导更多养殖户。截至目前,团队累计开展海参养殖技术指导50余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次,有效提高养殖户养殖水平。

以技降本 减少海参成本支出

“真的很感谢叶院长他们的帮助,为我们养殖海参减轻了成本负担……”福建迦百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苏胜满怀感激地说:“下一步,我们还会密切地与叶院长保持合作关系”。苏胜口中的“叶院长”,就是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学院的叶大鹏院长,同时也是服务沙江镇的乡村振兴特聘服务团团长。

在沙江镇服务期间,叶大鹏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沙江镇养殖户从事海参养殖的时间不长,海参投喂还处于人工喂养阶段,费时费力难把控。

为了改变现状,叶大鹏团队结合当地海参养殖实际,发挥机电专业所长,研发出新型海参饵料投喂装置,以更具实用性、作业效率更高的机械化投喂代替人工投喂,推动海参养殖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经测算,该新型装置较以往传统作业方式,每年可节省20万元海参养殖成本。

除此之外,叶大鹏团队还积极推动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与福建迦百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海洋养殖智能物联标准化生态养殖海参示范基地,通过“芯片集成—决策分析—产品研发—产业推广”,全产业链布局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信息技术与海参养殖环境数字化监控装备镶嵌融合。

以技赋能 助力“海参本土化”进程

“这次海参科技小院落户霞浦,将为推进海参本土化育苗,推动海参养殖技术升级,带动海参产业链延伸和品牌价值提升起到良好带动作用。”霞浦县盈瑞海洋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挺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海参科技小院落户霞浦为契机,在推动本土化育苗上取得更大突破”。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霞浦海参从“北参南养”向“海参本土化”转变,服务下浒镇的乡村振兴特聘服务团覃盼团队开展跨镇联动帮扶,发挥团队技术、资源优势,前往北壁乡开展海参产业技术帮扶,推动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与霞浦县海洋渔业发展中心、霞浦县盈瑞海洋渔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协助申报落地全省首个海参科技小院,重点开展海参良种繁育、生态养殖模式创新、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等工作。目前,全省首家海参科技小院成功落地霞浦,2亿粒海参苗种在霞浦县盈瑞海洋渔业有限公司育苗基地顺利投放入池同步开展,将进一步加快推动霞浦“海参本土化”步伐。

“下阶段,霞浦将立足‘中国南方海参之乡’的产业比较优势,以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在总结提升乡村振兴特聘服务团的基础上,探索组建产业链特聘专家团,持续赋能推动海洋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全力打造全国海参产业新高地。”霞浦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来源:霞浦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娥

审核:林哲雨 梁辉约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霞浦县:特聘服务团赋能海参产业提质增效)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5122.html
标签: 宁德市建设局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