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清明节假期最后一天,泉州市各陵园等祭扫场所迎来客流高峰。据统计,假期宏福园接待市民约10万人次,皇迹山陵园接待3万人次,总祭扫人次超13万。与往年相比,今年市民祭扫呈现“低碳环保、秩序井然”的新特点,多数市民以鲜花、电子蜡烛替代传统祭品,陵园联合公安、消防开展全方位巡防,并依托志愿者团队提供摆渡引导、应急物资等服务,共同营造绿色文明的祭扫环境。
文明祭扫蔚然成风
昨日,记者驱车先后前往宏福园和皇迹山陵园,看到前来扫墓的市民普遍选择携带鲜花、电子蜡烛等环保祭品。在宏福园墓区,市民将电子蜡烛摆放在墓碑旁,以鲜花代替传统祭品。皇迹山陵园入口处设有“无烟陵园”提示牌,工作人员对携带纸钱者进行劝导,并统一收集至指定区域集中处理。
为保障祭扫安全,陵园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全天候巡查。宏福园启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巡防,实时监测火情;皇迹山陵园设置多个防火检查点,对入园车辆及人员严格筛查。此外,各园区推广“代祭扫”服务,为无法到场的市民提供鲜花敬献、环境清洁等服务。
烈士女儿千里来泉祭扫
“爸爸,我又来看您了……”在泉州市东南公益协会和“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队福建分队志愿者张世仪、刘小花的陪同下,67岁的周凤香跪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烈士纪念塔前,颤抖的双手抚摸着父亲周玉范的墓碑,诉说数十年来的思念。
周玉范,1930年生于山东,14岁参军,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此后随部队南下。1960年在泉州牺牲,年仅30岁。由于当时信息登记误差,其具体安葬地长期未被家人知晓。2021年4月,志愿者王玉茹通过辨认墓碑文字,比对县志、烈士英名录,确认了周玉范烈士身份,并联系上他的女儿周凤香。2021年5月,周凤香携家人跨越千里祭扫,将山东家乡的泥土撒在墓前。今年清明节,周凤香乘坐了十余个小时的高铁,再次从山东来到泉州,跪在父亲墓前眼泪止不住地流。
学子开展志愿服务
3月29日至4月6日,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组织志愿者团队前往宏福园,在清明祭扫高峰期间开展志愿服务。
志愿者领队陈诗妮同学介绍,活动期间,每天有24名志愿者轮班服务,累计超过100人次参与。志愿者们分为引导组、服务组、物资组和环保组,分别在正大门协助老人乘坐摆渡车,在服务大厅提供咨询引导、手续办理等服务,在祭扫区域发放饮用水和应急药品,并主动清理园区垃圾。
4月6日清明假期最后一天,大多数志愿者不间断服务7小时,以热情坚守为文明祭扫注入青春活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营造绿色、有序的祭扫环境贡献力量。(东南早报融媒体记者 许小程 胡彦明 实习生 黄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