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陆銮眉: “人大代表为人民, 我永远在路上”

日期:2025-04-08 浏览:3 评论:0

  陆銮眉(左)正和三角梅种植户交流探讨新品种研发和市场需求

  开栏的话

  群众在哪里、民意在哪里,代表履职就在哪里。人大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面对面倾听民声、了解民心、反映民意,充分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

  近年来,漳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拓展“两个联系”,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以高质量代表工作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激励全市各级人大代表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重承诺,本报今日起推出“代表风采”系列报道,讲述代表履职故事,聆听代表真情感悟,传承代表榜样力量。

  在学生们眼中,她博学又风趣,站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桃李满天下。

  在乡亲们眼中,她专业又温柔,深入田间车间护农助企,带着大家一起振兴乡村发展、共同致富。

  而在她的眼中,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代言人”,如同活跃在漳州各行业各领域的千万名人大代表一样,将用最大努力传递人民群众的声音、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她全力以赴的奋斗方向。

  她就是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陆銮眉。

  今年是陆銮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8年。记者在龙海区圆山三角梅研究所的基地里见到她时,她正手拿记录本、侧蹲在花苗旁,认真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并不时和团队成员轻声交流探讨。在她身后,千盆三角梅在春日暖阳中舒展着枝叶,层叠的花瓣簇拥着嫩黄的花蕊,在微风中摇曳出淡淡清香。

  “以往走访调研时,种植户常问‘花儿为什么不香’,如今咱们终于把这个困扰大伙儿许久的问题解决了。”陆銮眉兴奋地告诉记者,针对三角梅没有“香味”性状这一天生“空白”,她和团队花了整整7年时间,从现有的300多个种植品种中进行迭代选育,通过人工授粉、诱变等方式,终于让三角梅开出带有淡香的花。

  目前,这些经杂交育种培育出的新株系,还在进一步观测表型,接下来陆銮眉和团队将争取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让花儿拥有独有的“身份证”。

  “在调研中,不少花农还常和我唠叨三角梅畏寒,一到冬天花儿就得挪到温室,市场销售也停滞,我们就在想,未来能不能培育出更多抗寒、耐阴、耐盐碱的新品种,让天性怕冻的三角梅‘敲’开冬天市场的大门,甚至将产业触角延伸向北,扩大漳州三角梅种植版图、推动三角梅产业革新。”在陆銮眉看来,人大代表的作用不仅是深入一线及时发现问题、向上反馈问题,还要深入研究问题、全力以赴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

  “从一朵花到一个产业,我们不仅要丰富漳州种质资源库,还要帮助更多花农花企打开新市场、扩大新销路,让他们能拥有更好的发展,享受更美好的生活。”陆銮眉说道。

  走上大学讲台授课,扎下田间地头调研,这种“两头跑”的工作模式,已经成为陆銮眉的日常。

  作为一名“种花代表”,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长期致力于花卉生产、养护和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她不仅在国内率先开发推广金鸟赫蕉、火红鸟、龙船花、高山羊齿等花卉新品种,主持参与30多项科研项目,还用专业种植技术帮助乡镇实现产业转型。长泰区枋洋镇径仑村在她和团队的指导帮助下,成功流转35亩低效土地开发种植姜荷花,每亩鲜切花及种球销售利润可达3万元,随之打造的“花海经济”更是将赏花、采摘、民宿、游水库等文旅项目串点连线成面,带动人气财气入村,以花为媒扮靓乡村产业振兴路。

  作为一名“育花园丁”,她不断摸索创新,将科研开发、实践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中。她带领学生到校外基地参与科研实践项目,还多次组队前往上海、杭州等城市参观学习当地代表性园林项目,并邀请企业“实战专家”进行经验分享,把课堂搬到室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在她的悉心浇灌下,她的学生在全国花卉博览会艺术盆栽比赛等各类国家级大型竞赛中斩获颇丰。

  爱花、识花、懂花、育花,陆銮眉用自己的一双手,帮助一批又一批火热的花种破土发芽。

  “我们的知识体系决定了我们的眼界。但身为一名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人大代表,我关注的领域绝不仅仅是花。”在代表履职的8年间,陆銮眉主动熟悉民生相关领域的业务工作,积极深入乡镇、企业、院校走访调研,聚合代表力量推动解决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

  8年来,她共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了80份建议和4份议案,内容涉及教育、科技、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社会治理、法律法规、生态环境、文化、闽台合作等多个方面,其中“将福建省九龙江等流域新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纳入国家支持范围”等多项建议不仅被国家部委采纳,还为地方争取到中央财政支持,众多群众从中受益。

  今年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陆銮眉带来了“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在漳州设立融合发展示范校”等12份建议。在她看来,当前漳州正积极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经贸、产业等对台“五大板块”深度融合,如果能以两岸“教育圈”的融合辐射推动两岸“文化圈”“科技圈”“产业圈”以及高层次人才互动交流,就可以助力“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两会结束回到漳州后,她又马不停蹄开展宣讲活动,用最质朴的语言传递信心和力量,以最饱满的热情投身乡村振兴等各项事业中,通过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让大家及时了解会议内容,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决策部署上来,为加快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时,我总是问自己:什么是群众最关心的?什么是群众最期盼的?什么是与群众生活最紧密相连的?而我又能为群众做些什么?我用了8年时间来找寻答案。当我走遍村户山林每一个角落,当我在惠民助企行动中扎扎实实积累下多个‘第一次’,当大家不再叫我陆老师,而是亲切地叫‘我们的小陆’时,我觉得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人民群众的托举给了我温暖和力量,也让我更加坚定:脚底带泥土,心中装百姓,肩上才能有担当。人民代表为人民,我永远在路上。”陆銮眉说。

  ⊙本报记者蔡柳楠文/图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5357.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