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中国时报》4月8日报道,美对台祭出32%“对等关税”,台当局发展委员会前主委林祖嘉7日建议当局尽快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或与其他国家研议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取代美国市场;同时设法改善两岸关系,让大陆重新成为台湾的市场。
台当局经济事务主管部门前负责人尹启铭也认为,民进党应修复与对岸关系。大陆是台湾重要出口对象,但如今民进党不把大陆当市场,只把对方当敌人,而不断对美示好的结果,却是被课征比日韩等竞争对手更重的“对等关税”。
尹启铭表示,特朗普发动关税战,传统产业受到冲击最大,当局若不对传产提出具体转型方案、给予实质支持,势将导致产业空洞化。
另据台湾联合新闻网4月7日报道,对于美国总统特朗普提高关税,台北市商业总会受访表示,现阶段会员企业都在讨论因应措施,呼吁台当局尽速和美方沟通并考虑多方协商,另外也该思考《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并指出“当年提‘新南向’政策到东南亚投资,如今越南、柬埔寨关税更高、投资更惨”。
此外,据台湾中时新闻网4月7日报道,美国对台湾祭出32%“对等关税”,将在9日生效,赖清德6日提出五大因应策略。资深媒体人赵少康直言,都还没谈判,赖清德就把底牌露出,对特朗普毫无招架之力。他也建议争取大陆市场以及开放陆客,“千亿观光财你要不要?”
赵少康表示,大陆的市场要开发,但是民进党搞“抗中保台”,把大陆当敌人,怎么开发?还说大陆是“敌对势力”,那美国掠夺台湾资源,把好东西都抢走,算不算境外敌对势力?赖清德脑筋不清。
台湾雅虎奇摩新闻网4月7日发表题为《赖政府的单恋悲剧》的文章指出,台湾这几年流行一种新型“外交姿势”,名为“跪式战略”,由赖清德亲自示范,发展出一套独门武功:投资美国、购买军火,挨了关税还要笑着说谢谢。
文章称,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国要对台产品加征关税,我方官员居然还要“沟通说明”并“争取理解”,讲白了就是低头、弯腰、举白旗。反观两岸经贸合作,大陆给台湾ECFA的专属优惠,结果民进党说那是“糖衣毒药”,难道是怕吃太甜长蛀牙吗?
实际上,两岸产业结构具高度互补性,台湾的半导体、机械、化工在大陆拥有完整供应链与庞大市场,这种经济现实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台湾若一味将经贸重心全押在美国,不但风险极高,更只会成为美国产业政策的“肥料”,被榨干再丢弃。
文章指出,赖当局一边把台湾推向“台美经济命运共同体”的火坑,另一边却将大陆视为毒药,真是一场颠倒梦想的战略迷航。此时此刻,我们真心建议赖清德照照镜子、问问自己:台湾,是美国的吗?我们是在做经济政策,还是在谈恋爱?如果还有一丝理智与责任感,就该回头是岸,重视两岸经贸、重启正常交流,而不是再做这场一厢情愿、令人尴尬的“美梦”。
此外,台湾《中国时报》4月8日发表题为《大陆未落井下石 两岸经济要拉紧》的社论称,特朗普祭出“对等关税”,几乎所有经济体都在紧急应变。但对台湾来说,民进党当局“亲美反中”策略下所形成的“唯一依赖美国”态势,将使处境十分艰困。
特朗普大动作对全世界打贸易战,许多国家把目光投向中国,不仅因为中国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而且因为其贸易政策的理性与延续性也显得比特朗普政府可靠。欧盟已决定重启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谈判。
社论认为,相对于美方强硬的对台“连环计”,两岸间政治、军事对峙虽然仍处在高位,但大陆对台经贸并未落井下石,反而显得缓和与理性。近段时间,陆方未进一步对台湾水果和其他产品采取针对性行动,令台企和农民安心不少。
社论指出,政府若能尊重企业投资理性和民间人文亲缘的正常发挥,重拾两岸共同市场机遇,台企在大陆稳步扩张的内需市场及新质生产力产业圈找到合适位置,并不困难。而在大难当头之际,这也是对冲美国关税风暴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