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财政部门为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对知识产权创新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入多家企业走访调研,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助力泉州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管好用好上级补助资金。2020—2025年,市本级财政共投入知识产权发展经费7680万元,争取到上级知识产权专项补助资金18787.67万元,用于知识产权集聚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知识产权资助和奖励、知识产权贷款贴息补助、企事业单位贯标等方面工作,为支持我市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出台奖补政策,促进知识产权发展。先后出台《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共提出33条促进措施,有效推进我市知识产权资金使用绩效提升,主要产出指标均顺利达成。经济效益显现,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奖补企业当年度新增营业收入58亿元,新增就业人口3771人,新增税收1.4亿元。
三是积极创新探索,拓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对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按期正常还款的中小微企业予以贴息补助;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共拨付8700万元用于设立泉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金、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知识产权证券化工作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
四是推进知识产权工作持续高质量发展。建设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矩阵,形成“1试点城市(泉州)+1示范县(晋江)+2试点县(南安和德化)”多点并进的发展态势。知识产权融入产业发展,培育以专利技术为支撑的创新经济,综合运用专利导航等措施,推动创新主体“充实、优化、完善”专利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