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岛发展”战略与“两高两化”城市目标的双重驱动下,TOD模式在鹭岛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以“站城一体、产业优先、功能复合、综合运营”的特色规划理念,聚焦“轨道+物业”“轨道+产业”板块,开展地铁沿线开发及运营,持续打造恒久精品工程。
TOD时代,如何绘就新的城市蓝图?厦门地铁上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品牌标识“厦门地铁TOD”)给出了精彩答案。厦门地铁TOD围绕“服务主线、综合开发、片区深耕”三位一体的TOD发展理念,通过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创新构建集约高效、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体系。这一理念以“服务主线”为基石,“综合开发”为核心动能,“片区深耕”为长期愿景,系统化推进城市能级跃升,助力厦门从海上花园城市进阶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一、TOD服务主线 保障轨道交通长期发展
“TOD服务主线”作为TOD发展理念的基石,聚焦于轨道交通站点的综合开发经营,为轨道交通注入永续动能。迄今厦门轨道交通编制规划12条线路,总规模约493公里总里程(数据来源:《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1~2035年)》),日均跨岛客流达26.6万人次(数据来源:厦门交通2024年7月数据)。面对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维护等挑战,厦门地铁TOD深化“服务主线”发展理念,将经济、技术、人口三重绑定,以TOD开发实现居住、商业、办公等深度融合,在对站点形成客流保障的同时,反哺地铁建设与经营。
二、TOD综合开发 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TOD综合开发”作为厦门地铁TOD发展的核心动能,将传统二维土地拓展为四维空间开发模式,让建筑以时间为刻度立体生长,全方位提升单位土地效能。同时,通过住宅、酒店、商业、办公、公寓五大业态的精细化运作,保持TOD空间的丰富内容和长久活力。
针对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的时代课题,厦门地铁TOD以“空间革命”打破传统城市扩张逻辑,通过高密度复合开发模式提升单位土地效能。以湿地公园 TOD 为例,项目以地铁 2 号线湿地公园站点为核心枢纽,于负二层地铁出入口串联下“光之森林”中庭、地下商业、住宅小区地下大堂等建筑业态。地上贯彻多首层设计的概念,与公共交通站点有机结合,更加方便市民的交通转换;地上 3 层的空中飘带设计,贯通了湿地公园、坂美公园,有机融入城市山海步道,形成城市交通健康步行网。湿地公园 TOD 项目通过地下、地面、空中三维立体交通的设计,串联起了地块内各个功能业态,有机缝合当前城市割裂的空间,打造一座 “微缩立体城市”,实现“15分钟生活圈”。
集美软件园TOD作为产城融合的TOD综合体,采用双首层立体交通设计:地下一层直通地铁1号线软件园站,地面层打造南洋风主题商业街区“锦悦天地”,实现“下楼即办公、转角遇生活”的都市生活场景。项目实现业态复合、空间复合、场景复合,是区域内首个集商业、星级酒店、品质公寓和甲级办公等业态为一体的持有型TOD综合体,不仅补齐区域功能,更领衔区域综合发展。通过“站城商居一体化”的TOD综合开发,使地铁站点1公里范围内公共服务覆盖率显著提升,以空间高效利用突破土地资源瓶颈,重构城市价值增长模式。
集美软件园TOD实景图
三、TOD片区深耕 激发城市内生动力
“TOD片区深耕”作为TOD发展的长期愿景,围绕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统筹开发,培育板块自我进化的基因,通过持续经营激活区域内生动力,实现城市有机更新。依托轨道站点导入市政配套、新兴产业及商业综合体,形成“开发-经营-迭代”的长期发展链条,如湿地公园TOD引入K11 Select购物艺术中心、海沧中心TOD三地块成片开发、七星湾TOD的统筹开发等,皆展现了TOD模式在区域价值培育中的时空穿透力。
海沧中心TOD配套图
以海沧中心TOD为例,自2022年至2024年,厦门地铁TOD先后竞得海沧东屿岛三地块。当前,轨道集团三子深耕海沧湾,发挥成片开发优势,依托于海沧商务中心地铁站,串联起厦门文广集团、泰地海西中心、厦门中心等高端写字楼;万豪、希尔顿、英迪格等酒店;璞盛项目购物中心;人文地标金沙书院;海沧湾公园;TOD住宅等多项配套。一座带有城市发展变革意义的TOD岛屿,在海沧湾恢弘呈现。
纵观厦门地铁TOD发展理念,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围绕人的需求,从使用者角度全面营造生活场景。未来,厦门地铁将以TOD发展理念为纲领,助力“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和“两高两化”城市目标,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今年,“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与TOD一直以来“绿色、智慧、多元、高效”的开发特点不谋而合。TOD开发通过轨道上盖串联多元业态,实现居民幸福感与城市竞争力的双向跃升,这正是政策蓝图与城市实践的交织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