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讯 9日上午,中国考古博物馆壳丘头分馆在福州平潭正式设立,这是中国考古博物馆设立的第一家分馆。该分馆的设立是研究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实践,也是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务实举措。作为国家级考古研究平台,壳丘头分馆将立足东南沿海史前文明研究,打造集考古实证、文化阐释、国际传播于一体的枢纽,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注入新动能。
中国考古博物馆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内首家国家级考古专业博物馆,自2023年9月对公众开放以来,积极统筹全国考古文博资源,系统阐释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已成为向海内外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国家级平台和窗口。
壳丘头分馆设立后,将加强总分馆间的业务交流与合作,聚焦时代使命,打造示范标杆,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成为文明溯源的研究高地、两岸融合的文化高地、国际交流的开放高地、成果转化的创新高地。
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刘国祥表示,通过中国考古博物馆壳丘头分馆的设立,一方面要加强总馆和分馆之间的互动,把壳丘头的文化成果传播好、展示好,搭建更大的宣传平台;另一方面要推进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今后将会建立一套成熟的机制,加强总馆和分馆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好地展示和传播壳丘头文化、南岛语族文化以及中华文明。
近年来,壳丘头遗址考古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为研究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提供了重要实证,是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的重要证据,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以此次壳丘头分馆设立为契机,中国社会科学院同福建省相关合作将进一步推进,壳丘头分馆将打造成构建南岛语族研究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高地、向海内外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窗口、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学术正声的高端平台。
“未来我们将在壳丘头分馆这个阵地上有序开展各类学术研究,深入推进南岛语族国家重大课题,加强海峡两岸文化探索和交流,助推福州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福州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院长范雪春说。
下一步,福州平潭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推进海坛海峡水下遗址考古工作,深化南岛语族跨国联合研究,加强海洋文明价值阐释体系构建,全面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效能与创新活化水平,为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福州平潭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