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回暖,古田县吉巷乡前垅村光伏菇棚种植基地里一早就忙开了,只见排列整齐的菌棒上长着朵朵蓬松白净的猴头菇,农户忙着采摘、分拣、削蒂、烘干,货运车辆每日运送猴头菇干品到全国各地市场。
猴头菇是古田已开发的38个食用菌品种的优势品种之一,而前垅村是古田猴头菇的主产地。早在2009年,当地菇农就尝试以仿原生态新法栽培猴头菇并获得成功。如今,村里在家群众几乎都以种植猴头菇为主业。
与生长在“温室”里的银耳不同,猴头菇更适宜种植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过去,前垅村猴头菇产业发展相对粗放,各家各户分散经营,搭盖的简易菇棚多以木为架、茅草盖顶,四周围上黑色塑料薄膜,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
2021年以来,古田县因地制宜推进菇棚“光伏+”项目建设,前垅村被选定为示范点之一,由企业投资建设主体部分并获得光伏发电收益,地方政府配套建设基础设施,拆旧建新的农户享有菇棚使用权,新增菇棚由村集体面向其他农户出租。
光伏菇棚的应用是古田猴头菇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设施农业转型升级的标志。光伏面板整齐排列于菇棚顶部,源源不断产生绿色电能,还能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光伏菇棚基地实现通水通电通路,菇架从原来的5层至6层增加到8层至9层,菇农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光伏菇棚宽敞、坚固、整洁,平日里只要注意通风保湿,不仅管理上省事,出产的猴头菇品质也更好。”说话间,前垅村菇农曾连英取下菌棒,用手一扭,一朵完整的猴头菇就被摘了下来。
前垅村党支部书记倪泽峰介绍,目前全村拥有200多座猴头菇菇棚,年产猴头菇干品近800吨。由于产量大、品质佳,古田猴头菇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还远销东南亚地区。
食用菌产业是古田县的强县之基、富民之本。多年来,古田县坚持以菌立县,破除制约产业转型升级藩篱,全面提升生产、加工、研发、流通等全产业链条。在此过程中,猴头菇产业链“接二连三”,尽显“年轻态”“科技范”。
在福建省三优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厅,猴头菇酱、猴头菇粉、菌汤底料、菇类素食等产品琳琅满目。公司副总经理泉国川说:“我们公司不仅有靠近原料产地的优势,还在生产技术上不断创新,就像这款纯猴头菇粉产品采用低温烘干、精细研磨等工艺,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同样是生产猴头菇深加工产品,润妍(福建)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选择了另外一条赛道。该公司位于吉巷乡的古田县移民农业科技创业园,借助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古田县食用菌研发中心的科研力量,专注研发生产猴头菇功能饮料、鲜炖银耳饮品、银耳多糖功能饮料等。
该公司厂长彭艳峰告诉记者,新建厂房占地7000多平方米,拥有5条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线,预计于今年7月投产,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亿元,可带动80户农民就业增收,助力古田猴头菇精深加工扩面增效。
货好还要勤吆喝。近年来,随着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的兴起,古田县着力打造“十方田”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全国首家食用菌电子商务创业园,做好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福农优品”扶持培育,高质量办好农产品展销会和品牌推介活动,持续提升古田食用菌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去年,古田县食用菌总产量94.46万吨,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达280亿元。为巩固提升“主栽品种规模不断扩大,珍稀菌类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格局,该县正加快推进福建省地方标准《古田猴头菇》的起草和“古田猴头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力争继“古田银耳”后再造一个古田食用菌“爆款”。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龚键荣 见习记者 周士轩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吴明顺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宁德观察丨古田:产业链“接二连三” 再造食用菌“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