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花镜遇到新科技,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最近,泉州市多所老年大学开设了AI课程,与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紧密结合,诗词创作、旅游规划、照片修复、短视频剪辑……课程一开便受到了老年朋友的追捧,原本只招收四五十人的班级,一次课后便涌入了上百人,老年朋友对AI的热情,令任课老师都十分意外。
诗词创作遇AI 七旬老人赶车1小时来上课
“热情非常高,我们临时开课,一下子就有109人报名,有的老人从深沪、东石、英林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听课。”晋江市老年大学诗词班老师陈文震日前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华诗词协会的一场讨论会,会上一名教授讲授了善用AI的课程,令陈文震老师大受裨益,回泉州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内容分享给诗词班的同学们。
“提出写作设想,让AI帮您立意;提出写作体式,让AI帮你列出平仄格式;提出你要用的韵部,让AI帮你列出韵字……总之,AI是个取之不尽的‘诗囊’。”课上,陈老师分三节课从下载安装APP、注册登录到基本使用方法,为大家讲解如何使用豆包、DeepSeek、九歌等多种AI辅助创作诗词。课堂上,银发学员们拿着手机一边跟着操作一边认真地记笔记,那认真的劲头仿佛是在研究一项重要课题。
“听得懂,老师讲得很慢,每一步的操作都有,实在跟不上的,我就把不会的记下来,找助教或者老师再请教。”72岁的刘大爷戴着老花镜操作着,他说过去写完诗大家都是发到班级群里请同学或者老师帮忙修改指点,现在直接发给AI修改了。“我们可以提出修改要求,但好像改得也不尽如人意,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让AI能捕捉到你的意思,这很关键。”刘大爷似乎已经领略到了AI使用的关窍了。
“使用AI生成的诗词速度很快,有的质量也很好。但切不可‘抄袭’和‘洗稿’。”虽然AI使用非常方便,但陈文震老师也特别强调AI使用的道德问题。AI与诗词创作课程之后,晋江市老年大学还开设了“智能技术运用培训”即日常AI课程,教学员们使用DeepSeek、豆包等常见的AI工具解决日常问题。
在安溪县老年大学的AI课堂上,上百名银发学员让教室坐无虚席。
开课仪式上,银发一族对AI的学习热情,令老师意外。
老照片“复活”惊呆学员 课堂气氛热烈3名老师指导忙
“老年大学邀请我去上课的时候说有四五十名学员,结果第一次上课就有70多人,到现在已经有上百名学员了。”黄晓军是影视从业人员,对视频编辑业务比较在行。今年年初,AI大热后,安溪县委老干局和安溪县老年大学便邀请黄晓军给老年学员们讲授AI课程,为了让课程更贴合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经过摸底了解后,黄晓军决定以简单的图片处理和视频剪辑为内容开课。
“步骤要讲得非常细、非常慢,漏掉一个按键他们可能就乱了,但是他们非常认真,不仅操作规范还做笔记,PPT拍照,比学生还认真。”黄晓军说,为了让老人能跟上,课堂上还配备了两名助教,一堂课三个老师,但在实操环节时仍然忙不过来。“老人一有不懂就举手,有时候十几个老人一起举手,老师们有点应付不过来。”黄晓军介绍,课堂气氛的热烈程度远超他的想象,因为老人们高涨的热情,原本90分钟的课经常要拖堂20分钟左右。“下课后,老人们又一窝蜂地涌上来问问题,好在他们都很耐心,愿意排队等着。”黄晓军说。
“他们对老照片修复、老照片‘复活’、数字人和简单的视频剪辑比较感兴趣,视频剪辑一般是教他们套模版,太复杂的内容在课堂上很难教。”黄晓军介绍,目前讲得比较多的是即梦和剪映,课后有老人拿了自己的照片修复成年轻模样,然后感叹“这也不像我年轻时候的样子呀”。清明节,老师在课堂上很应景地讲授了老照片“复活”技术,让他们用新技术追思故人。
南安市老年大学里面,学员们互相学习使用AI。
做菜旅行好帮手 AI辅助日常生活
此外,南安市老年大学、石狮市老年大学也分别开设AI课。“一周一节课,目前已经上了四次课了,每次课都大约有100名学员。”陈乐是石狮市老年大学的AI课程老师,她介绍目前讲的应用也是以即梦和剪映为主,教老年朋友用AI绘制图片和视频剪辑。90分钟的课程,一半时间讲课,一半时间学员实操,实操的时候也是老师最忙的时候,“整个教室到处都在举手”。“老年人学得比较慢,一个步骤不对,他们就慌了,全乱了,还好学员之间会相互帮助,不然真是忙不过来。”陈乐说。
“后期我们还想讲一些能辅助生活的内容,比如如何使用提示词,让DeepSeek帮助老年人做菜、做旅行规划等等,让AI的使用能深入他们的生活。”陈老师说。
在南安市老年大学,教学内容重点聚焦于智慧生活和数字创作两大核心模块,帮助老年学员掌握AI工具应用技能,学习如何运用AI技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AI辅助创作等智能应用,让老年学员切实感受到智能技术为生活带来的便捷与乐趣。
来源:泉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