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龄”小区旧貌换新颜

日期:2025-04-12 浏览:0 评论:0

  让“高龄”小区旧貌换新颜

    今年漳州54个老旧小区列入国家改造计划,将惠及1.74万户居民

  改造后的新元城市花园小区内,居民开心地休闲娱乐,幸福指数大大提升。郑文典摄

  ☉本报记者蔡柳楠通讯员何娴

  核心提示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4年,我市投入3.5亿元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并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转化;2025年,漳州共有54个老旧小区被列入国家改造计划,涉及芗城区、长泰区、常山开发区,改造面积达217万平方米,惠及1.74万户居民,已获得中央及省级财政补助资金2.25亿元。

  老旧小区如何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要从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出发。

  “我们会组织‘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队伍对纳入改造计划清单的小区逐个现场踏勘,根据小区具体情况量身定制设计方案,并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进行专题会商研究,确保改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改造中,我市着力提升小区内部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消防、生活垃圾分类、通信等基础设施,修缮小区围墙、大门、屋面、楼梯间等公共部位,并同步推进更新改造居民户内燃气安全设施,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实现“路平、地净、灯亮、管通”。

  此外,改造还将科学推进小区停车场地及充电设施、绿化景观、适老化适儿化设施,及文化休闲和体育健身设施等配套建设,如对建筑出入口、小区活动场地、健身场地等公共区域安装扶手栏杆、进行地面高差过渡和地面防滑处理等改造,并鼓励居民采取平层入户方式同步加装电梯,或预留施工空间满足后续小区居民加装电梯需要,让改造快人一步、周到精细。

  “老旧小区改造不只在于完成目标,更要注重提升居住品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漳州老旧小区改造还着眼于细微处,如采用可调式雨污井盖减轻车辆碾压时的噪声、结合小区景观改造设置儿童游乐场所、采用“微亮化”理念改造路灯营造夜晚光环境、构建无障碍道路流线等,切实做到改造“硬设施”与提升“软服务”两手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幸福感的“提档升级”。

  改造后如何共治共享?

  为确保小区改造后管治长效,我市出台了《漳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实施方案》,并配套出台《漳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级统筹、县级落实、街道参与、社区配合的层级工作格局,构建起老旧小区改造整体体系。

  改造竣工验收后,属地改造牵头单位将协同建设单位及时把水电气信等专营设施设备移交给专业经营单位,并把共用设施设备和相关图纸等移交给物业企业或业委会等业主自管组织,确保改造后各类共用设施设备能够及时投入使用和维保。

  坚持老旧小区改造与物业管理配套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实施,我市积极推动小区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对于暂不具备条件的小区则通过业主自管、国有物业服务企业托底过渡管理等方式,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通过“城管+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模式,促进老旧小区后期长效管理。同时,以“城管双员进社区”为黏合剂,建立起多方共同参与的居民议事协商会,协调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后遇到的各类问题。

  “我们还积极实施公共场所回收修缮、政策引导、租金减免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自发到老旧小区开办养老托育机构,让居住在老旧小区的市民更有幸福感和归属感。”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如前锋新村和人民新村改造后开办的幸福大食堂(长者食堂),集就餐、议事、学习、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漳州禾康联合哈津教育在新桥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成立养老托育机构,提供老旧小区养老托育一体化服务。

  聚焦今年改造任务,我市将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着力改造一个小区、提升一带环境、优化一片业态,将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实事做好做深做透,让高颜值高舒适度的居住体验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幸福。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6458.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今日推荐
热点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