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措并举防御强对流天气

日期:2025-04-12 来源:三明日报 浏览:2 评论:0

  4月11日上午,市气象台发布强对流预警,将“强对流预警IV级”提升为“强对流预警Ⅲ级”,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风险。为有效防范强对流天气,筑牢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部署,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做好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防指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会商,研判强对流天气影响,11日上午8时,市防指组织各有关防指成员单位会商当前强对流天气,并在参加省上强对流天气会商调度会后立即调度各县(市、区),传达省防指会议精神。各级各部门立即启动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各县(市、区)防指总指挥靠前部署防御工作,各乡镇(街道)保留至少一名主官在辖区内组织防范,各村(居)干部开展自我排查,重点针对高空易坠物和临时搭建物进行防风加固,并提前做好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准备。

  各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领域内隐患开展全面排查,并落实强对流防范措施。市防指要求11日14时前全市建筑工地及其他户外活动全面停止,相关人员一律进入安全区域暂避大风雷雨。

  11日上午,气象、自然资源、交通交警、城市管理等15个部门派员入驻市防指,实行联合会商集中办公,每两小时滚动信息报送收集工作,确保信息及时报送,杜绝出现迟报、漏报、错报、瞒报、谎报现象。

  市应急管理局:在工贸领域,加强安全预警提示,密切关注气象部门预测,研判强对流天气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迅速开展部署防范工作,特别是对辖区沿河沿湖以及临边临崖、地势低洼地区工贸企业应重点关注,严密防范。加大风险隐患排查。针对各工贸企业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根据自然灾害变化,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厂区周边环境,围绕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问题要立即整改,一时不能完成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并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强化特殊作业管控,要求各工贸企业加强电焊动火、高空作业、露天设备检修、进入有限空间等高风险生产作业环节安全管控,严格把控恶劣天气下特殊作业审批流程,并强化对外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要加强巡查,遇有重大险情,要及时将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区域,严防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事故。

  在危化领域,突出重大风险,结合汛期特点,开展针对性安全检查,落实防控措施。确保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在岗在位,加强全员警示教育,压实领导带班、安全包保、承诺公告等责任。加强现场巡检,安全稳妥处置异常工况,严格控制高危区域人员数量;做好应急准备,发现险情及时有效处置。针对各(县、区)前期摸排出来临山临水临崖的60家企业进行重点指导,盯牢周边水情、山体情况,严防水淹、滑坡等风险,五是对危险化学品仓库实施温湿度动态监测,严格执行分类分区储存规定,加强涉易燃易爆、遇湿易燃分解等危化品生产储存,落实防水、防潮、防雷击措施。

  在非煤矿山领域,及时将临山临崖临河临沟等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域。要求地下矿山企业立即对采空区、塌陷区、老窑积水区等进行巡检排查,定期对井下排水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对地表有塌陷和井下有老空区的矿山,要加强采掘作业探放水管理,发现透水预兆果断停产撤人;露天矿山企业要立即对防洪与排水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清理疏通矿山公路和排土场内外截水沟,确保排水系统完好畅通,要加强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测、人员运输安全等关键防范措施,严防地表水渗入边坡岩体软弱结构面或直接冲刷边坡,威胁边坡稳定;尾矿库企业要立即排查排水井、排水斜槽、排水管等排水系统是否完好,坝体是否有滑坡、冲沟、裂缝、沼泽化等现象,安全超高、调洪库容、干滩长度等是否满足设计和规程要求,及时打开排水斜槽(溢流井)盖板,降低水位,增大排洪能力,清理截洪沟、坝面坝肩截水沟,防止坝面冲刷。

  在防灾减灾方面,强化救灾物资储备,组织各地对救灾储备物资进行重新摸底,准确掌握救灾储备物资底数,目前,全市已储备棉被、折叠床、毛毯、毛巾被、帐篷等30余类生活救助物资。强化避灾点管理,督促指导各地开展自然灾害避灾点、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安全隐患排查,确保乡、村及时开放自然灾害避灾点,为受灾群众提供应急避护场所。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4月8日-9日组织市、县两级具体工作人员和乡镇(街道)灾害信息员共计1413人参加全国救灾救助业务暨灾害信息员师资视频培训班,进一步夯实灾害信息管理工作基础,提高自然灾害灾情报送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及时准确报送灾情信息,督促指导各地负责救灾和物资保障相关人员要以气象预警为先导,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跟踪灾害发展过程,及时通过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做好灾情信息收集、汇总、上报工作。

  市公安局:强化预警研判。密切关注恶劣天气变化,及时预警研判,提出有针对性强化道路交通应急管控措施,防止出现大规模车辆滞留及伤亡事故发生。

  强化隐患排查。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对危桥危险路段、易漫水路桥、易积水和塌方路段开展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每个易积水、易发交通事故点位制定详细交通疏导方案,对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路面向辖区有关主管部门反馈并整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强化路面管控。加强对重点道路路段的巡逻管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充分利用交通监控设备加强对拥堵道路和易淹积水道路开展视频巡查,及时发现影响道路通行的拥堵、事故、淹积水等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指令路面警力开展指挥疏导。路面执勤警力在巡逻中发现有道路淹积水影响通行时,立即开展指挥疏导,实时根据现场情况加派警力增援,全力维护好周边交通秩序。

  强化宣传提示。借助执法站显示屏、公安“两微”平台等途径,及时向广大群众、驾驶人实时发布天气预警、路况信息及安全提示等信息,加强交通诱导。

  强化应急准备。进一步配齐人员和装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应急培训,进一步加大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力度,不断提升恶劣天气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强化部门协作。积极主动与相关行业部门联系沟通,对接应急处置和疏堵排障工作,健全联动抢险救援等协作机制,确保辖区道路畅通有序。

  三明水文分中心: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部署防御工作。三明水文分中心按照《福建省三明水文水资源勘测分中心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预案》,11日9时30分启动IV级防汛应急响应。分中心及各水文站立即启动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

  全面开展排查,突出抓好隐患排查。各水文站立即开展水文测验设施排查,重点针对高空缆道、铅鱼进行检查,对问题隐患立即进行整改,并做好防雹、防大风、防暴雨的物资准备。重点排查水文站在建工程,全面停止户外施工。异常天气期间及时撤回安全区域,减少不必要外出,确保人身安全。

  严密监视天气、雨情、水情变化。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始终24小时在岗在位,抓好各项防汛措施的落实。严密监视天气、雨情、水情变化及时掌握了解汛情、灾情,迅速传递上报,确保各种防汛信息和防洪指令传递畅通。

  市城管局:压实防汛安全责任,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强对流天气防御工作的通知》,部署当前强对流天气防御工作,督促各单位扎实做好各项防御措施。加强重点领域排查。聚焦行道树、户外广告和店招、在建项目和物业管理等方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立即进行处置。同时,利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开展雨水箅子、窨井盖、户外广告牌、行道树等专项采集工作,将各类问题第一时间转派各责任单位处置。在强对流天气期间,已将各类案件作为即办件进行办理,最大程度压缩整改事项,确保隐患及时消除。做好应急处置准备。已组建16支涵盖市政、园林、环卫等领域的应急抢险队伍,共计110余人,已备好疏通车、大流量应急发电排水车、渣浆泵、应急照明灯等各类设备,确保各类突发事件能够及时调度与处置。落实安全宣传提示,制作提示短视频,劝导市民检查阳台物品,各店铺业主开展店牌店招检查,各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单位做好加固防护措施;利用车辆开展流动宣传,市区城管部门录制劝导音频,在主次干道流动播放。

  市烟草专卖局: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部署防御工作。及时将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气象局等单位的工作通知和提示函转发至全市系统全体人员,立即部署各项防御工作,做好异常天气的预警预告,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安全宣传。

  全面开展排查,突出抓好隐患排查。加强“两烟”仓库、烤房、地下车库、变配电室等重点场所、易发生地质灾害隐患重点区域的安全风险排查,对问题隐患立即进行整改,并做好防雹、防大风、防暴雨的物资准备。

  紧盯重点领域,做好防灾减损。立即停止全市烟草系统“三南区域”物流等4个户外项目的施工,加强农事操作、物流配送、专卖执法、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作业提醒,异常天气期间及时撤回安全区域,减少不必要外出,确保人身安全。紧密对接气象部门,全力做好消雹作业。加强烤房安全管理,提醒相关方暂停烤房检修作业,提醒烟农远离临河、临山烤房。

  加强值班值守,保持信息畅通。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严肃值班纪律,遇突发事件第一时间上报。

  市融媒体中心:4月10日以来,市融媒体中心充分运用全媒体阵地,以动态新闻消息、微信图文、电视字幕、短视频等多种报道形式,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刊播了防范强对流天气报道36篇次。其中,新媒体平台推出报道31篇次,总阅读量达70.8万次。同时,特别策划“主播说安全”“AI动画”等系列科普短视频,通过可视化传播解读避险知识,助力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气象部门提醒,强对流期间应当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户外作业,如暂停工地施工、暂停开放旅游景区、暂停一些农业生产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和排险,防范可能出现的山洪和城乡积涝、塌方、滑坡等次生灾害。同时,广大市民要避免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树木、电杆、塔吊等附近停留,注意出行安全,做好防寒保暖。(陈登达 罗丽榕 通讯员 陈 玲)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6572.html
标签: 三明房产网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