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讯从青涩法官到法庭负责人,从书斋理论到田间实践,十余年间,余艳慧用坚守与创新擦亮了司法底色,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女法官的柔韧与力量。
一大早,记者跟随法官余艳慧的脚步前往邻镇的当事人家中送达文书,与当事人及其家属耐心讲解办理流程,调解案件纠纷。自2010年进入南靖法院以来,余艳慧先后辗转土楼法庭、靖城法庭、立案庭等多个岗位,从山区到田间,她的身影始终与群众的需要紧紧相连。
“法官的职责不仅是裁判,更是化解矛盾、守护和谐。”这是余艳慧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邻里矛盾,她坚持“调解优先、实质解纷”的理念,累计辅助办理案件3000余件,调撤率达73%,服判息诉率高达98%。她告诉记者:“一纸判决或许简单,但只有真正解开当事人的心结,才是司法的意义。”
在繁忙的审判工作之余,余艳慧始终将培养青年法官视为己任,通过“案例研讨”“庭审观摩”“文书互评”等方式,手把手帮助年轻法官提升业务能力。
除此之外,余艳慧敏锐捕捉到产业发展的司法需求,推动设立“特色产业司法服务点”,并创新推出“午间法庭”“夜间法庭”,让农忙的当事人“诉讼不误农时”。针对基层多发的案件纠纷她积极联系乡贤、老党员创立“法庭+乡贤”调解模式,让矛盾纠纷化解既有法度又有温度。在她的努力下,法庭成为辖区乡村振兴的“法治护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