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福建连家船民:从“浮生”到“新生”

日期:2025-04-21 来源:宁德新闻头条 作者:宁德特产大全 浏览:980 评论:0
福建日报|福建连家船民:从“浮生”到“新生”

《福建日报》2025年4月19日第07版

核心提示

关于福建连家船民,新近出版的两本书《上岸三部曲》。根据您的研究,疍民究竟源自哪里?

黄向春:在我看来,疍民的来源问题实际上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民族史因素,一般认为,最早的“蜑民”跟南岛语族有关。学界有一个共识,南岛语族起源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我们福建在民族学意义上的“底层”,也是中国的海洋文化的源头之一,汉代之前被称为“百越”。这个区域在成为王朝国家版籍之后,他们的部分遗裔仍然生活于海上,成为以“采珠”“贡珠”为职业的“蜑户”,也称“夷户”,早期的“蜑”就是特指这类“蜑户”。第二是社会文化史因素,在政治一体化的过程中,随着“贡珠”制度的废革,后来很多文人士大夫把以水为生的人群都跟这个名称联系起来,从而使原为专指的概念逐渐扩大与泛化,并在水陆之间形成了文化和身份认同的边界。加上水上世界流动性大,不同时期游离于陆居社会边缘的人,包括主动选择这种生活方式、“逃离”王朝体制的人,都成为水上人的来源。第三是制度史因素,通过明代的“河泊所”以及清代的“澳甲”“船甲”制度,大部分疍民实际上都著籍为“渔户”而进入了体制内。他们之所以一直作为特殊人群而存在,本质上并不是文化的差异,而是以土地人口登记户籍承担赋役的人群,跟以船只登记户籍并办纳渔课的人群之间的区别。其实在明清时期,可能有些人“主动变成”了疍民,因为在制度上渔户只需纳渔课而不需供差役,在差役成为沉重负担的情况下,很多人就宣称和强调他们是渔户,反而促进了疍民身份认同的延续。

因此,我觉得很难从族源上界定疍民的单一起源,也就是说,明清以后被称为“蜑民”的人群,其来源其实是很多元的,各种各样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了他们以船为家的生活或生计模式。

记者:回顾历史,他们是受歧视的,为什么会受歧视?

黄向春:原因比较复杂,早期称“夷户”就带有“华夷之别”的含义。一般看法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跟陆地社会不同,不知来历,不守礼教,没有家族观念,特别是有些疍民为生活所迫而“操贱业”等等,可能是他们受歧视的原因。实际上,雍正皇帝就明确说疍民并非“四民”之外的“贱民”,不应该受到歧视。我觉得这种状况主要还是“地方积习”造成的。“非我族类”这种深层意识,会在地方社会的“正统”身份和等级关系的塑造中转变成为一种民俗语言,特别是在这一转变跟户籍-赋役制度密切相关的情况下。

记者:在文化方面,他们跟岸上人究竟有哪些不同?

黄向春:从民国时期的调查,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政府组织的民族识别调查都显示,水上人和岸上人在文化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他们最终没有被确认为是一个少数民族。

当然,水上人长年浮家泛宅,肯定会形成与岸上人不同的生产生活习俗。正如当年陈碧笙对福州疍民的调查所指出的,他们的所谓“特异”之处其实是他们的生计方式、生活环境或社会境遇所造成的。比如他们比较流动、松散,完全出于生产活动的需要。因为长期生活在船上,也就形成一些日常起居、婚丧嫁娶的风俗。比如过去福州水上人的婚礼有一个环节,半夜新郎把船划到江心去接新娘,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只是为了在形式上完成一个去接亲的过程。他们的丧葬也讲究入土为安,只是因为没有地,所以要花一点钱去跟岸上人买一块地来埋葬死者,稍微富裕的疍民家庭也会请道士来做超度。另外,在信仰习俗方面,他们跟岸上人也一样,除了有部分在清末皈依了天主教之外,普遍拜妈祖、娘奶等重大的历史进程。实际上,海洋文化传统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福建人,不惧风涛、敢闯敢拼的闽商性格就是这个传统的生动体现。所以,从海洋文化这个概念去发掘疍民的文化内涵,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记者:随着疍民的生活变迁,您目前或者接下来对疍民的关注点会聚焦在哪里?

黄向春:我目前的关注点,是在当下的制度环境里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他们怎样找到生存发展的新机会。其实在当代我们已经很难把他们当作是一个特殊群体了,因为他们有了很多元的生计模式和生活方式,早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当然也有一些渔村,仍然在坚守传统生计,不过已经从传统渔业发展出了成规模的远洋捕捞或运输。我在想,他们如何适应时代的变革,并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呢?比如,前些年连家船民的连氏,共同参与了涵盖全省的《闽江连氏族谱》的创编,他们在把自己归入华夏连氏认同的同时,也保留了世系无法统属的现实,我想这就是他们在新时代努力融入大社会网络的一个体现。我又想,或许还有哪些不容易发生改变的深层因素(比如心态、观念等),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到他们的谋生选择和处世态度?比如,我前几年在美国,某天去中餐馆吃饭遇到了一个当厨师的长乐人,他就是疍民的后代。在跟他聊天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那股视漂泊为平常、不喜欢受束缚的劲,真的是刻在疍民骨子里的东西。那么,“传统”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现代世界在他们眼里又是怎样的世界?这些问题都深深吸引着我,成为激励我不断探索的动力。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邱祖辉

审核:林宇煌 周邦在

(原标题:福建日报|福建连家船民:从“浮生”到“新生”)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6783.html
标签: 宁德新闻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