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中,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宛如两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征程。它们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望,更是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探索。在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南岩村,一位名叫郭滔的创作者以非凡的创意与执着的坚守,将传统木工技艺与乡村发展紧密相连,奏响了一曲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的动人乐章。
郭滔秉持着“一棵树一个作品,艺术创作灵感来自大自然和生活中、作品回到生活中享受大自然的美”的独特设计理念,全身心投入到传统木工技艺的创新实践中。传统木工技艺,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历经了数千年岁月的洗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榫卯结构更是木工技艺的精髓所在,它无需一颗铁钉,仅凭木材之间的巧妙契合,就能构建出稳固而精巧的结构,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和对力学原理的娴熟运用。
在南岩村,郭滔被这里的古厝建筑所深深吸引。这些古厝承载着南岩村数百年的历史记忆,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木料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郭滔决定以这些古厝建筑为灵感源泉,将传统木工技艺与现代风格、视觉效果相结合,通过榫卯结构设计制作出一系列独具匠心的作品。
为了完成这一艺术创作,郭滔四处寻觅合适的木材。他深知,每一块木材都有其独特的纹理和质感,只有与创作灵感完美契合,才能雕琢出传世佳作。他踏遍山林,仔细挑选每一棵树,仿佛在与大自然进行一场深度对话。
当找到心仪的木材后,郭滔便开始了精心的创作。他运用精湛的木工技艺,将木材切割、打磨、雕刻,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在制作榫卯结构时,他更是精益求精,力求达到毫厘不差的精度。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100多个精美绝伦的作品终于诞生。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郭滔高超的技艺水平,更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它们既有传统木工技艺的古朴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简约时尚元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郭滔将这些作品搭建成一个别具一格的艺术空间展,使其成为南岩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个艺术空间里,除了展示精美的木工作品外,还展出了南岩村的乡村历史文化、乡村风景、乡村特产等。一幅幅展现乡村生活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物件,以及琳琅满目的乡村特产,让人们对南岩村的过去、现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艺术空间不仅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更是一个交流与传承的桥梁。
郭滔深知,要实现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仅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进来。于是,他以这个艺术空间为依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对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感兴趣的人才来到南岩村。他们在这里学习、分享,共同探讨乡村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在艺术空间里,常常能看到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聆听郭滔讲述传统木工技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他们时而专注地聆听,时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气氛热烈而融洽。这些年轻人来自不同的背景,有设计师、文化学者、旅游从业者等,他们将各自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理念带到了南岩村,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人才的不断汇聚,南岩村逐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旅游、乡村民宿、文化创作、休闲康养等新模式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曾经寂静的古村落变得热闹非凡,游客们纷至沓来,感受这里独特的乡村魅力。
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郭滔注重挖掘南岩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线路的设计中。他带领游客参观古厝建筑,讲述古厝背后的故事;组织游客参与传统木工技艺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身感受非遗的魅力。通过这些活动,游客们对南岩村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珍惜和热爱这片土地。
南岩村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它告诉我们,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非遗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非遗资源,将其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展望未来,南岩村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郭滔表示,他将继续坚守自己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传统木工技艺,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同时,他还将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乡村振兴和非遗传承的事业中来。相信在郭滔和众多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南岩村必将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传统木工技艺也将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郭滔以传统木工技艺为画笔,以南岩村的山水人文为画布,描绘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发展画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多像郭滔这样的人,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来源:中国新三农
编辑:邱祖辉
审核:林宇煌 周邦在
(原标题:2025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榫卯之间:乡村振兴与非遗传承的艺术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