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酒店预订再上“五一”热搜榜,这届年轻人更注重寻觅“心归处”
“邂逅”郁达夫陈嘉庚 “睡”进历史的怀抱
4月17日讯这届年轻人,旅行的意义大不同——住酒店或民宿,睡觉不是终极目标,更多是情绪价值拉满,寻找心灵的慰藉。
从“歇脚处”变“心归处”,在厦门有不少酒店和民宿,都源于情怀、留住人文。在“始于酒店,但不止于酒店”的旅行当下,连日来,导报记者走访厦门酒店、民宿业调查发现,回忆拉满,“住进历史怀抱”的酒店不出意外地火了,“五一”小长假预订火爆。从“看风景”到“住历史”,年轻人旅游观念的转变,也为厦门文旅注入新活力。
心向往
邂逅文学巨匠,体验郁达夫“同款”
“终于住到了郁达夫同款!房间还是当年的位置,装修保持着原来的格局,复古书桌上摆放着他的散文集,这种体验好神奇!”
成都女孩乐诗瑶,在自己的小红书账号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评论区里,对此感兴趣的网友,不断写下留言与她交流:“喜欢郁达夫的散文,好羡慕呀!”“我也想感受下和大文豪隔空对话,可惜‘五一’没订到房间”……
乐诗瑶和网友热议的,是一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旅社——天仙旅社。89年前,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曾下榻于此。
天仙旅社建于1933年,位于中山路与局口街口处,由新加坡华侨吕天保创办。开业三年后的冬天,郁达夫从日本前往台湾,在厦门落脚3天,住进了天仙旅社432号房间。这期间,天仙旅社主人吕天保盛情款待,提供免费食宿,并请求他为筹备多时的《天仙旅社特刊》写序言。郁达夫欣然应允,写下300多字的序文。序言中的“庐舍之洁净、肴馔之精美、设备之齐全,竟有出人意料外处”,算是为天仙旅社“代言”了,这也成为郁达夫对厦门印象的唯一文字。
“当时的厦门是北上津沪、南下港穗的必经之地,天仙旅社作为当时厦门的三大旅社之一,受到了南来北往游客的喜爱。”现天仙旅社负责人康桂婷指着老照片向导报记者介绍,天仙旅社楼高5层,是当时的高档旅社,配备了电话、电铃、升降机、对话机、电锁、水喉(水龙头)等先进设施。此后几十年间,常有人慕名来此,看看郁达夫当年的下榻之处。
遗憾的是,2007年,天仙旅社歇业了。一别就是17年。“当我们听说这栋楼租约到期就心动了,在中华街道的牵线搭桥下,最终决定复办旅社。”康桂婷说。
去年11月,天仙旅社修缮重新开业。还是局口街对面的那栋五层小洋楼,顶端嵌着“天仙”两个大字,骑楼建筑、精美雕花、复古木窗,再现当年风貌。
天仙旅社重开后,客人们心心念念的依旧是郁达夫曾住过的432房。“我们把旅社的照片发到网络上,天南海北的游客都会咨询和预订,其中‘郁达夫房’是最受欢迎的房间。”康桂婷说,“旅社一共有30间房,重开后时常满房,‘五一’假期已经预订过半,节假日会满房。”
心归处
追寻先人足迹,吹吹鹭江的晚风
“总要去一趟厦门,吹一吹鹭江的晚风。”站在鹭江宾馆的阳台,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陈青青,拍下了一段vlog(视频日志)准备发布。镜头中,夜色斑斓,车流喧嚣的鹭江道,彩色霓虹的中山路,隔海相望的鼓浪屿。陈青青所住的鹭江宾馆,背靠中山路,直面鹭江,眺望鼓浪屿,是厦门最老牌、最具代表性的酒店。从1958年至今,鹭江宾馆是四代华侨人心中的归宿。“我们的祖籍是厦门,早些年爷爷回乡探亲,就住鹭江宾馆。”陈青青儿时常听爷爷提及鹭江宾馆,长大后,就想自己来看看。入住这几天,她从一家酒店感受着一座城市的文化。
关于鹭江宾馆的建造,从酒店房间放置的《风从鹭江来》一书可知一二:“1958年,陈嘉庚觉得厦门缺乏一个像样的能够接待归侨与宾客的场所,于是写了一封申请报告给周恩来总理,得到批准……设计师杨器章根据陈嘉庚的意见,设计出一栋中西合璧的嘉庚风格建筑。”
这座矗立在鹭江畔的嘉庚建筑,还记录了厦门人回忆里诸多高光时刻:福建省第一家、全国第二家合资项目,华侨领袖陈嘉庚最后一次亲自指挥建造的嘉庚风格建筑,曾经的厦门第一高楼,厦门的第一部电梯,厦门的第一家酒吧,安装了厦门的第一部电话总机……白石基、红砖墙、琉璃瓦、巨柱飞檐、雕花阳台,60多年未曾改变。“去年,鹭江宾馆启动了自开业来的第六次改造。9次修改图纸,14个月的精雕细琢,今年1月正式恢复对外营业。”鹭江宾馆品牌部负责人介绍,绿色琉璃瓦、红砖墙、贯穿楼身的石砌壁柱、转角柱、房间地面的闽南花砖,甚至是阳台样式和水洗石装饰栏杆,都与上世纪60年代一样。改变的是内里,房间少了,空间宽敞了,以超越国际级精品豪华酒店的标准予以重塑,使其成为厦门“最老牌的新酒店”,也是厦门“最具历史的新文物”。
该负责人直言,现在鹭江宾馆的客群以年轻人为主。“年轻的游客需要精神消费,寻找历史底蕴;年轻的华侨后裔,带着长辈故地重游,寻找情感寄托。”据了解,鹭江宾馆重装开业以来,入住率都在60%以上。目前尽管距离“五一”还有近半月,但房间仅剩下40%,预计”五一“期间会满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