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近50名乡村发展带头人以及北大国发院专家等走进田洋村,探索乡村致富之路
“田洋花海”正值盛放期,花期预计持续到6月。
乡村发展带头人及北大专家学者等走进同安田洋村。
全国各地乡村发展“领头雁”齐聚同安——4月18日,来自全国20余省份的近50名乡村发展带头人以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专家学者、企业家校友组成的培训班在同安区大同街道田洋村开班,共同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
同安区是厦门乡村振兴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打造了田洋村等一批“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在特色农文旅融合、乡村治理等方面有一定经验和成果。培训班作为全国性的乡村发展带头人交流研修平台,由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联合北大国发院、北大国发院社会行动与创新实验室共同创立,旨在通过政、商、学、研的协同共创,赋能乡村发展带头人,研讨乡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探寻田洋经验
解码乡村振兴新模式
由百年古民居改造而来的田洋书院,是乡村文化的实物载体,更是社区居民的活动中心;由三栋闲置旧楼改造成的田洋乡村党建学院,是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重要阵地;汇聚各村农特产品的“三洋一峰”展厅,成为同安区跨村联建的代表性项目……在田洋村,乡村发展带头人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议,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乡村振兴实例,找差距、学经验、增信心。
“田洋村是个特别安静祥和的村庄,村子里产业振兴和文化氛围相当厚重,这是我们需要总结和学习的内容。”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大有屯村党支部书记康大维说,在田洋村实地考察后,将把相关经验做法带回自己的村子。
在现场教学过程中,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学术会长王超等专家学者带领学员,通过分组调研、圆桌讨论、专题对话等方式,深入挖掘田洋村如何利用优势资源、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共同研讨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与路径。此外,北大国发院副院长黄卓带来“AI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分享,为乡村发展带头人提供知识赋能。
“一方面利用北大国发院的智库资源,另一方面利用校友企业家资源,不仅给大家带来乡村振兴最前沿的资讯,还创造了资源对接的场景。”北大国发院公益委员会秘书长余毅表示,“田洋经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期待全国乡村发展带头人能从田洋村的实践中得到启发。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距离同安城区仅5分钟车程的田洋村,过去只是一个城郊农业村,近年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成功打造“甘蔗哥”“爱拼食堂”“田洋市集”等乡村振兴载体,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田洋村用一根甘蔗撬动发展,从农业村变身“网红村”。田洋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水让介绍,村内种植的高品质甘蔗作为“一村一品”,催生了村歌《甘蔗歌》、甘蔗文化节等文创内容,打造了“甘蔗哥”形象IP。同时,利用村内古厝、传统文化等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研学活动,吸引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参与活动超8000人次。
田洋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该村在实践中总结“爱党、爱村、爱邻、爱学、爱拼”的“爱在田洋”党建品牌,成为厦门城市党建学院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党建基地带动示范作用,每年接待省内外5000多人次的参观考察。此外,田洋村坚持村企共建,积极对接百利种苗、吉士丁食品、金牌厨柜等企业,打造现代化培训动线,广泛链接社会资源。
“我们不靠山也不靠海,是靠党组织一步一脚印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陈水让表示,今后将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径。
链接
田洋花海邀您打卡
眼下,“田洋花海”正值盛放期,粉白交织的波斯菊沿着西溪肆意生长。“五一”假期将至,田洋村向市民游客发出旅游邀约。
这片绵延1.5公里的花海,最佳观赏方式是乘坐复古小火车。随着小火车缓缓开动,漫天粉花迎面而来,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去年春天,“田洋花海”曾火爆出圈,日均人流量过万。据介绍,今年花期预计持续到6月。
与花海紧紧相依的“溪游同安”项目,带来更丰富玩法。在溪水上,有碰碰船、天鹅船、皮划艇等多种选择;在草地上,有孩子专属的童趣乐园,也有泡茶、烧烤、听音乐的野趣营地。“五一”假期,这里还将限时开放徒手捉鱼活动,让您戏水之后满载而归。
同安城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溪游同安”项目让天然溪流变身生态走廊,将进一步聚合亲子娱乐、餐饮市集、休闲垂钓、网红花海以及在地闽南风情文化的整体业态,让游客感受同安“山、水、城”全域融合的美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