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报讯(今报全媒体记者吴京蓉文/图)九条茶是我县特有茶叶品种,生于高山云雾间,加盐喝才能品出其独特风味。清明节刚过,正是九条茶采摘季,记者走进九条茶产地——园庄镇东石村九龙山,探访这一传承千年的非遗制茶技艺。
在九条茶茶场,记者看到,茶农正穿梭其间采摘今年的春茶(如图)。“今年茶叶长势好,品质上乘。”九条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赵继华说道。
据《仙游县志》记载,九条茶制作技艺源于北宋,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明代曾为皇室贡茶。九条茶产地偏僻,位于园庄镇、赖店镇与泉州交界海拔800多米九龙山上,故又称“九龙茶”。这里峰峦叠嶂,泉甘雾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亦茶亦药”九条茶。据记载,其具有消积健胃、明目利胆等功效。
九条茶特别之处,在于泡茶时需要加入食盐。入口时,九条茶有一股橄榄味,柔顺酸甜,尔后岩韵十足、口齿回甘。采茶时机同样重要,在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一旦错过,茶芽容易老化。之后更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制作过程。这一传统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种茶不仅是生计,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赵继华告诉记者,他与九条茶的缘分始于1976年。“我大伯在九龙岩寺旁建庙种茶,我从小跟着学习制茶技艺。”2000年大伯去世后,寺庙荒废,茶园几近荒芜。2004年,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赵继华毅然接手这片茶园。
如今,30亩茶园在赵继华的精心打理下重现生机。从种植、采摘到加工,赵继华坚持全流程手工制作,保留传统工艺优势。去年产出鲜茶2500公斤,制成干茶500公斤,产值达五十万元,今年预计较往年高产。采茶季,茶园也成为村民增收的“活水”,赵继华不仅雇佣村民采茶,还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村民分享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