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上金贝:畲村振兴答卷这样写→

日期:2025-04-22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浏览:1 评论:0

春日暖阳洒在山岭之上,走进四月的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葡萄长廊郁郁葱葱,百草园生机盎然,荷花池波光潋滟,村道整洁、屋舍俨然。这个距离宁德城区仅6公里的小山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出一条独具畲乡韵味的振兴之路。

上金贝村不大,仅有82户人家。然而,近年来,上金贝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建设“五位一体”发展,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发展,上金贝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村子要发展,先要有个主心骨。”上金贝村党支部书记蓝春华的一句话,道出了上金贝村蝶变的关键所在。上金贝村党支部坚持“一领二联三融”的党建模式,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农业、文旅、加工业融合发展,使曾经的“空壳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6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上金贝村注重人才引育,组建“山哈哥”“金凤凰”“夕阳红”三支宣讲队伍,用“土话”把党的政策讲到群众心坎上。同时,用好“乡情牌”,吸引畲族文物收藏家、非遗传承人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依托省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村里还设立“人才驿站”,乡村振兴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党群工作者协同发力,一批批“土专家”撑起村庄的未来。

产业兴旺,激发乡村活力

站在高处望去,上金贝村满目青翠。上金贝村依托山地资源,发展“金观音”茶叶、“金贝蜜柚”、芍药与丹参等中草药规模种植,打造出兼具观赏与经济价值的特色集体产业。与此同时,上金贝村围绕畲族传统美食,打造“拾金贝”品牌,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乌米饭、菅粽、糍粑等畲家美食推向市场,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福州、厦门等地。“以前是自己家里做着吃,现在是游客比我们还忙着买。”村民蓝阿姨笑着说。

游客来了,眼睛要看、肚子要尝、脚步也要留。上金贝村重修金贝寺,新建畲族馆、明史馆、演艺台、半山茶室等文化地标,唤醒乡村文化记忆,丰富旅游体验。2024年,上金贝村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

生态宜居,绘就美丽画卷

走进上金贝村村口,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村道和错落有致的景观小品。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上金贝村下足“绣花”功夫,房屋立面焕然一新,污水管网全面升级,垃圾分类规范有序,村容村貌实现华丽蝶变。

上金贝村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抢抓“绿盈乡村”建设机遇,打造“金贝十奇”景观带。樱花谷春日烂漫,林间步道曲径通幽,建文帝广场成为村民晨练与游客观光的热门场所,不少游客感叹:“不像个村,更像个景区。”

文化铸魂,凝聚精神力量

“现在村子天天像在过节。”村民钟大爷的一句话,道出了上金贝村村民的幸福感。2024年,上金贝村共举办文化活动15场,“三月三”畲族节、“戏曲进乡村”展演、“孝老爱亲”讲堂等轮番登场,群众参与热情高涨,文明乡风深入人心。

在乡村治理方面,上金贝村也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上金贝村通过推行“党员责任区”制度,打造“1+1+N”服务队伍,形成“有事找党员”的良性治理模式。在党建引领下成立的“好厝边”物业中心,由21名党员带动16名村民,开展保洁、巡防等服务,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从“藏在山中”到“走向前台”,上金贝村的每一步蝶变,都是一笔一划写下的振兴答卷。如今的上金贝村,既有乡愁,也有远方。未来,这片山水间的畲乡,还将继续描绘出一幅幅更加精彩的乡村新图景。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通讯员 黄子煖 吴虹憓

编辑:陈娥

审核:蓝青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

(原标题:蕉城上金贝:畲村振兴答卷这样写→)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7433.html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