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平潭一中在第40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多项荣誉

日期:2025-04-22 来源:平潭网 浏览:0 评论:0
平潭一中在第40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多项荣誉

水培不同品种生菜、精准把控田地光照强度与时间、调查研究福州平潭草燕的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这些,都是福州平潭一中师生的科创项目。在前不久举办的第40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福州平潭一中师生凭借各自的科创项目和科教方案,摘得“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一等奖、卢嘉锡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贤銮科学教育奖等5项大奖。

近年来,福州平潭一中立足科学教育课程群构建,通过课程开发、活动赋能、协同育人、育人模式四个方面,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索欲,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集智集慧 摘得省级大赛荣誉

“这个智耕农场系统集成数据采集、通信、执行器驱动与电源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全天候自动闭环控制,适配中小农场低成本智能化转型需求。”八年(6)班学生何致远介绍,只要通过一个小小的控制器,就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灌溉与通风控制。

何致远(中)和老师们展示智耕农场系统。

此次,这个项目斩获了3个省级大赛荣誉,其灵感源于何致远的一次劳动课作业。在照料农作物时,他发现浇水、温度调控等环节需要手动控制,十分繁琐。于是,他萌生发明智耕农场系统的想法,做到成本可控、操作简单、功能实用,提升农田的管理效率。

有了想法,何致远找到科学教育与创新实践中心科技辅导员陈菁菁、林晶晶和陈颖,开始“头脑风暴”。他们通过3D打印、激光切割技术与乐高搭建等方式,完成沙盘框架与外观结构的设计制作,控制系统则集成了Micro:Bit(专为青少年编程教育设计的微型电脑开发板)、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水泵等模块,构建软硬件联动的智能控制平台。

随后,他们开始组装、实验、调整。一次,他们在调试设备的水泵时,发现水流过大,把叶片冲歪,水淹到了农作物根部,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他们多次调整参数,最终让水压平稳下来。

何致远展示在第40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取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在研发过程中,他们还充分考虑了福州平潭当地湿度大、风力强的气候特点,引入了雨滴与风速模块,避免系统在强风大雨的情况下,误触灌溉模式。补光控制也设置了“环境过亮不启动”的功能,既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又实现节能环保。“当看到OLED显示屏上提示‘补光完成’的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值了。”何致远说。

资源整合 助力实现科技梦想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全省层次最高、影响最广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之一,为了备战这次大赛,除了师生的共同努力外,学校也在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在参赛项目研发过程中,学校邀请图像识别领域的高校校友在线指导,对AI视觉模块提出数据优化建议。“有了校内外的多方支持,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更有信心走下去。”陈菁菁说。

漫步福州平潭一中校园,科技氛围浓厚。在福州平潭一中科学教育与创新实践中心,有机器人、电子制作、航天航空、天文、智慧海洋、气象观测等16类20个科技创新工作室,机器人、3D打印机等智能设备也一应俱全,3D模型、小车机器人、智耕农场系统等“小发明”创意十足。在这里,有43名科技辅导员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大家常说,这里“既是学习探索的空间,也是动手实践的乐园”。

学生制作的机器人

黄希文是福州平潭一中生物教师,也是《无土栽培》校本课程教师、生物工程探究工作室辅导员。此前,他通过科技创新工作室和无土栽培实验室,不断探索不同品种生菜水培条件的奥秘,撰写的科教方案《栽种未来——探究不同品种生菜水培条件的控制》获得第40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科教方案三等奖。

“学校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实验平台。接下来,我们计划针对高水平的学生开展更具挑战性的科技创新活动,对标这次大赛里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争取取得新的突破,为学校培养更多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让科技的种子在更多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黄希文笑着说。

氛围浓厚 科创热情点亮校园

在特色科学校本课堂上,学生们学习实用的科学制作技巧,梳理创作思路,动手实践自制;在科技文化节上,一件件设计新颖、创意独特的科技小制作展出,体现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崇尚科学精神;平日里,学校还举办科普讲座、创新大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科创点亮了校园,成为福州平潭一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每周两节的特色科学校本课程,是向全校学生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挖掘科创人才的摇篮。”福州平潭一中科学教育与创新实践中心副主任林旭说,挑选出来的“好苗子”会参与每周末一次的课外活动,接受系统特长培养,优秀的同学还可以参加每年一次的专项集训,并参加各类大赛。

智耕农场系统

在浓厚的科学氛围和跨学科合作下,信息科技教师林海鸿和政治学科教师高群、林正庭共同指导学生林丹阳撰写一篇题为《打造福州平潭美食地标,激发旅游消费潜能——基于福州平潭草燕窝的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调查研究》的报告,在第40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行为和社会科学三等奖。

“福州平潭‘三宝’之一的草燕,生长于海礁石上,福州平潭人称它为‘坛毛’,是不少福州平潭人小时候难以忘却的独特记忆。”指导教师林海鸿说,在对福州平潭草燕的调查研究过程中,他们对福州平潭草燕的传统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将继续完善报告,为福州平潭草燕的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贡献更多的创新思路和实际可行的策略。”

开发学生“创新之能”的同时,学校同样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聘请高校教授作为学校科技副校长,提升教师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育科技教育人才。“通过学校的荣誉激励、专业鼓励等路径,激发教师内在潜力,让我们更有动力沉下心研究科学教育,帮助学生实现梦想。”陈颖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年,福州平潭一中学生的科技作品获得区级、省级、国家级的多项大奖,学校也获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科技创新特色高中立项学校、福建省首批省级航天特色学校等。林旭表示,2025年,学校将继续深化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家校社科学教育共建力度,推进“八个一”科普活动和“星辰大海科技领航”科创活动两大特色科教活动的建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帮助他们实现“科学梦”。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7478.html
标签: 平潭县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