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新京报发布了
《新京报长红城市榜30强(2025)》榜单
泉州首次进入榜单
泉州等城市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明确的城市定位、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持续的创新探索共同作用的结果。
4月22日,在新京报主办的“直面关税战,锻造经济韧性——2025新京智库春季论坛”上,新京智库发布了《新京报网红城市潜力报告(2025)》,并发布了《新京报长红城市榜30强(2025)》榜单。
《新京报长红城市榜30强(2025)》聚焦2024年接待旅游人次超1亿的城市。在这些城市中,北京和重庆高居榜首,凭借的正是大量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者和活跃的互动数据;哈尔滨、西安等城市则依托独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了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市的名次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哈尔滨上升了11位,杭州上升了12位。同时,也有不少城市首次进入该榜单,比如郑州、大连、泉州、邯郸等。
航拍泉州西街(资料图片 陈小阳 摄)
通过分析发现,该榜单的城市可分为四类:首先是品质流量驱动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凭借高搜索指数和大量达人资源,通过强大的传播力和知名度吸引游客。
其次是内容引领型城市,如重庆、成都,通过在视频内容上的突出表现和创新营销提升吸引力。
再次是体验优质型城市。如福建厦门、江西上饶,则凭借高民宿酒店评分,通过优质服务体验赢得口碑。
最后是增长潜力型城市。如哈尔滨、贵阳,通过高订单增幅展现出快速增长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泉州西街,簪花装饰已成为亮丽的风景线。(资料图片 徐文睿 摄)
作为今年旅游人次首次突破1亿人次的福建泉州和河北邯郸,他们的文旅发展之路也值得关注。泉州的成功崛起可归纳为“文化遗产赋能型”模式,区别于依靠现代主题公园或高楼地标的城市,泉州几乎零门槛复用了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比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在2024年持续放大这一世界级IP的影响力。“泉州簪花围”在2023年走红后,2024年其影响更是进一步扩大,“走出泉州”成为一种时尚潮流。
泉州边检站民警向机组人员介绍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策 (资料图片 杨鑫鸿 摄)
泉州的成功案例表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城市持久吸引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