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泉州时雨时晴,雨水浸润了古寺檐角,开元寺大雄宝殿西侧的千年古桑树,又一次出现奇观——枝头重绽“白莲”、古桑再结桑葚。这棵被誉为“世界桑王”的古桑树,跨越千年将唐垂拱年间“桑开白莲”的古老传说再带至世人眼前。
古刹春深现奇景 “白莲”叠翠桑葚垂枝
21日清晨,春雨暂歇的泉州,云层仍笼罩着天空。泉州大开元寺千年古桑树下,游客来了一拨又一拨。指着一枝丫上系着的一条红绳,导游兴奋地告诉游客,就在半个月前,这里又结了一颗桑葚。而今,桑果已谢,只留当初僧人系上方便世人找寻桑果的红绳在风中飘荡。
不过,另一奇景“桑开白莲”还赫然在眼前。仰头望去,一枝伸出墙外的深褐色枝干上,苍翠绿叶间冒出了簇簇银白——远远望去,形如半开的莲花瓣,裹着潮湿的水汽,在晨光里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近看,则真切了许多,似是一朵朵白绒绒的菌菇。
指着那一簇银白,导游讲起了“桑开白莲”的传说——据说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因桑树开出了白莲花,当时这片桑园的主人黄守恭舍地建寺,开元寺一度被称为“莲花道场”“莲花寺”。跨越千年的时光,桑树究竟是真开出了“白莲花”,还是如今更易被接受的长出了状似“白莲”的菌菇,当然已不可考。但这并不妨碍,美好的传说随着古刹和古桑,代代流传。
“啊!就像满树披雪,原来这就是‘桑开白莲’!”游客连连惊叹,纷纷掏出手机,仿佛想留下那梦回唐朝的传说。
“桑开白莲”续传奇 千年传说照进现实
开元寺的由来,确实和“桑开白莲”密切相关,这在泉州古城也是人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据《泉州开元寺志续篇》记载,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紫云黄氏始祖黄守恭梦遇高僧求地建寺,守恭梦中答曰:待桑树开白莲花方可。两日后,园中桑树竟奇迹般绽放白莲,黄氏遂舍地建寺,仅留藏经阁东侧一隙地建檀樾祠。这段“桑开白莲”的传说,也被镌刻在大雄宝殿重檐间“桑莲法界”的匾额中,成为开元寺镇寺之宝的文化基因。不仅如此,开元寺三门殿前,悬一牌匾曰“紫云”,三门殿外照墙称“紫云屏”,均与紫云黄氏始祖黄守恭相关。
如今,透过围墙,人们不难看见,香莲古迹园子中,三棵看似独立实则同根而生的古桑树仍郁郁青青,一旁还立着一块石碑,讲述着另一段关于古桑的传奇故事。在1925年的一次雷雨中,老桑树被雷电一劈为三,其中一枝坠落在地上,于是僧人们将其用一块花岗岩托起,并镌一对联,书曰:“此对生莲垂拱二年,支令勿坏以全其天。”老桑树果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枝繁叶茂,青春焕发。1994年,古桑又一分叉树干枝折着地,经维护后仍落地生根,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桑树树龄达500至700年已属罕见,该树达1300多年高龄,堪称世界奇迹。”诚如《寺志续篇》所言,这棵被记载于《世界植物之最》的“世界桑王”处处神奇。(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许钹钹 王柏峰)
【专家说法】
千年古桑
为何频现生命奇迹
近几年来,这棵树龄逾千年的桑树频现生命奇迹。根据此前媒体报道,2022年10月下旬,本应春天开花的千年古桑在深秋时节罕见开花;2024年1月初,古桑又前所罕见地在小寒时节结出3颗桑葚。此后,2024年4月,千年古桑树现“桑开白莲”。这一次,古桑结果、“桑开白莲”奇景又双双出现。
“一千多年的桑树本身已世所罕见,按桑树的树龄来说,八百年就已经很难得了,如今还能开花、结果,气候或许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原因只能说还是未解之谜。”一位研究植物学四十余年的老先生不禁感叹。通过照片,他经辨认表示桑树枝干上长出来的应该是一种菌菇。他说,春夏之交正是菌菇类容易繁殖的季节,这个时间段,空气湿度大,天气温度高,尤其是雷阵雨过后,树体裂缝积聚的腐殖质为菌菇类生长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