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观察 | 三茶融香 绿芽出山

日期:2025-04-23 来源:宁德市新闻 作者:宁德二手房网 浏览:164 评论:0
柘荣观察 | 三茶融香 绿芽出山

柘荣县深耕高山白茶发展新路径

三茶融香 绿芽出山

作为中国白茶的核心产区,近年来,柘荣县围绕茶园提质增量、茶农增收助力、茶企培优壮大、市场开拓延伸、品牌建设提升、涉茶项目攻坚、建标提质推进等多个重点环节发力,加快构建茶产业“四梁八柱”,不断增强柘荣高山白茶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兴一方产业”。

“柘荣处闽东北内陆山区,在北纬27度黄金产茶带上,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气候温润、雨量充沛,为茶叶生长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柘荣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郑鸿景介绍,柘荣高山白茶良种率达90%以上,特别是通过推广高山野放和单株有机种植模式,复原了炭焙和阴阳复合萎凋等传统工艺,茶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采茶 魏发松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曾高度评价柘荣高山白茶,称之:“白茶贵族,高山滋味”。柘荣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茶业百强县,先后获评“中国高山白茶之乡”和全国茶业最具投资价值县、茶业投资价值新锐县、茶业高质量发展县等,“柘荣高山白茶”品牌价值跃居全国50强,县茶产业发展案例入选“全国茶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提质扩绿 品牌兴业

宅中乡“醉”美茶园 魏发松 摄

近日,宁德石古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石古兰”是乡贤王岩龙创立的茶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石古兰野放茶”“老白茶”“高山老白茶”三大系列产品,茶叶基地规模达1000余亩,不仅发掘石古兰村野放茶树价值,还推动石古兰野放茶“一村一品”建设,发展全国加盟店40多家,带动1460户茶农每年户均增收1.3万元,让小茶叶成为村民的“金叶子”。

石古兰村所在的英山乡共有1000余农户从事茶叶种植,占全乡农户总数60%以上。为发展壮大茶产业,英山乡充分发挥“柘荣高山白茶”区域特色和环境优势,加速推进茶产业强镇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茶产业链、配套服务链,有力推动茶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打造了“石古兰”“南岭仙岩”“仙岩岭”“捌达葉”等优质品牌,切实让茶产业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

英山乡茶产业发展历程是柘荣县茶产业发展的缩影。茶产业是柘荣县的支柱产业,该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是中国白茶核心产区。2021年,“柘荣高山白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随着茶产业发展,白茶市场更广阔了,特别是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很多人慕名而来。”谈起柘荣高山白茶发展,白茶制作技艺(柘荣溪口)代表性传承人、宁德玉龙峰茶业有限公司经理袁思秀说。

玉龙峰品牌早期主要制作红茶、绿茶和茉莉花茶,随着柘荣高山白茶产业发展壮大,该公司全力打造高山白茶。2023年12月,该品牌入驻当地打造的“柘荣(乍洋)高山白茶品牌示范街”,品牌推广更集中、品牌效应更集聚。

产业走得远,品质是核心。为做强茶产业,柘荣县规范茶叶种植,引导茶企、茶农做好茶叶质量安全工作,配合做好“一品一码”、茶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以科技兴茶,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培训,建立生态茶园基地,增强茶农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制茶水平。

乍洋乡五蒲村新建茶叶初制加工厂及粉扣厂 魏发松 摄

如今,柘荣县正抓紧开发新茶饮,进一步开拓茶产业市场。目前,该县茉莉花茶规模、质量稳步提升,茉莉花茶得到张一元、吴裕泰、北京二商、中茶等大型茶企青睐。2024年,通过与广西横州市沟通,解决了多年困扰该县茉莉花茶企业在横县窨花环节税收和产值问题,使茶企轻装上阵,产值突破4亿元。

“我们还引进兴旺、广颂2家茶企,其中,广颂已于2024年11月投产,实现产值5000万元,税收100多万元,为打造国内新茶饮企业原料生产基地夯实基础。”郑鸿景表示。

承古润今茗香致远

柘荣出产的高山白茶口感醇厚香浓、回甘明显,这抹香气不仅滋养了柘荣人民,也留住了“外来客”,广西姑娘张玉珊便是其中一位。

2019年,从小浸润在茶香中又恰巧学习茶专业的张玉珊到柘荣做课题调研,被柘荣高山白茶所吸引。“我所调研的金家洋村茶与花共生,茶叶自带花草云雾的芬芳,这不正是我一直寻找的‘诗与远方’吗?”一毕业,张玉珊迫不及待重返柘荣,开启创业之路,暗下决心要将这片绿芽带出深山。

五年过去,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对“柘荣高山白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推广,张玉珊的茶叶市场逐步打开,公司也走上正轨。

“深耕”茶山的同时,张玉珊将重心放在茶文化宣传上,大大小小的茶事活动中都有她的身影,举办茶事之旅、教授茶文化知识、开展茶艺表演……“把高山上的好茶带出深山,走向远方,这便是我的使命。”张玉珊说。

明珠不展光华隐,佳茗无推味自埋。茶再好,藏在深山无人知也枉然。为此,柘荣县通过一系列公共品牌推广活动,不断加持“柘荣高山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丰富中华茶文化内涵。

“柘荣高山白茶”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 张玉珊 摄

举办第二十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宁德(柘荣高山白茶)文化周、柘荣高山白茶首届福州文化周、柘荣高山白茶新菜品烹饪大赛等活动,参加第四届莫斯科茶业博览会、香港国际茶展、上海第五届长三角国际文博会暨上海国际新茶饮嘉年华、2024深圳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第四届白茶大会暨2024政和白茶交易大会、安溪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第三届中国(福州)茶叶交易会……一场场活动提升了柘荣高山白茶的知名度,强化了品牌形象与定位,拓展了商业渠道。

多轮驱动,加速跃升。利用茶博会等平台宣传推介的同时,“柘荣高山白茶”也在各类茶王赛中崭露头角、大放异彩。在“宁德杯”品牌商品茶比赛中,分别获得白毫银针组、白牡丹组茶王;在“海峡杯”白茶茶王争霸赛和“518藏茶节”中,均获得白毫银针组、寿眉组茶王;在“五里亭”茶王争霸赛中获白茶茶王;“柘荣高山白茶”还被指定为2024大连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国宾用茶。

2024年,“柘荣高山白茶”以35.14亿元的品牌价值,跻身中国茶品牌50强,彰显产业新势能。

科技领航焕发新机

全国劳模郑帮德和他的茶园 游芳芳 摄

“清明来,茶芽发,山河佑,茶运昌,柘荣兴。开茶咯!”4月10日上午,随着全国劳模郑帮德的“喊茶”祈愿,2025年,柘荣高山白茶宣传推广周启幕。

郑帮德命运多舛,经历中年丧子、父亲去世、女儿病残、家中失火等磨难后,以顽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开山种茶、搭棚种菇、养兔喂猪,用三年时间还清债务,扛起村支书重任,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修水渠建公路、办米厂开茶厂、通河道兴水电,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与茶叶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郑帮德如今也搭上科技“快车”,把茶厂办得风生水起。“以前萎凋要‘看天吃饭’,制茶要手工揉捻,现在用上了机器,温度湿度可以按照要求调节,做茶饼也不用石磨去压,省事多了!”郑帮德感慨道。

在郑帮德的老郑茶厂里,两台萎凋槽和一台压饼机正在运行着。郑帮德的儿子郑家富介绍,使用萎凋槽后时间从原来的15天缩短至2天,压饼也更紧实、效率更高了。去年,当地政府发放补助15万元改造茶厂及更新设备,如今一家人更有信心了。

除了设备投入,郑帮德还坚持生态有机茶园建设,提升茶叶品质,推动可持续发展。“基地施有机肥,进行人工除草,茶树自然生长,产出的茶叶口感更好、品质更稳定。”郑家富说。

小茶厂反映大产业。柘荣县以创建“中国有机茶之乡”为目标,大力推广单株有机、野放仿荒的种管模式,逐步实现茶叶高品质、高价值、高品牌定位。同时,围绕茶叶标准制定、人才队伍孵化、产业数字化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柘荣高山白茶’是白茶家族里的新贵,干净、甘爽、清甜。”前不久,福建省农业农村厅教授级高级农艺师苏峰教授应邀参加第二届茶人榜样大会暨柘荣高山白茶推介会时给予“柘荣高山白茶”高度评价。

为进一步推动“柘荣高山白茶”高质量发展,柘荣县委托中茶所完成“柘荣高山白茶”品质鉴定,并成功与中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专家工作站达成协议,围绕“柘荣高山白茶”提质增效技术、质量安全水平评价与控制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茶产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柘荣县注重人才建设,鼓励人才参加制茶技艺评选活动,激励更多制茶能手精进技艺。其中,王岩龙被评为“国茶人物·制茶大师”,叶建钟、袁乃东被评为“国茶人物·制茶能手”,吴健民获全省茶艺赛第一名并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福建省技术能手,刘水被聘为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校外实践导师,张玉珊被聘为福建省茶叶流通协会工作站首席茶艺师。

芽秀茸厚色如银,香幽味爽甘如饴。曾经藏在深山无人知的绿芽已走进大众视野,被更多人欣赏和称赞,柘荣县还参与世界白茶标准制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接下来,我县继续以‘带农促增收,引企拓市场,铸魂塑品牌,建标稳发展’为目标,加快产业升级,提高茶产业发展竞争力;坚持文化引领,提升茶产业发展软实力;突出科技赋能,增强茶产业发展新动力,持续推动茶产业行稳致远。”郑鸿景表示。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刘源通讯员郑德冬游芳芳
编辑:邱祖辉
审核:蓝青 林珺

(原标题:柘荣观察 | 三茶融香 绿芽出山)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7798.html
标签: 宁德新闻头条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