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案件的办理是最细微却最动人的笔触。它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案情,却直接关联着普通群众的柴米油盐、生计冷暖。云霄法院执结的这起承揽合同纠纷案,正是司法实践中“小案精办”的缩影。面对申请人的困顿、被执行人的隐匿,执行员朱辉泽以“四下基层、五记五答”工作制度为抓手,以刚柔并济的执行智慧破局,用法律的力量托举起民生的希望。
这起案件的背后,不仅是一笔欠款的追偿,更是一场关于司法如何兼顾力度与温度、如何在法槌起落间守护人间烟火的生动实践。
困境交织:法槌起落察民生冷暖
2022年7月,云霄法院受理了一起看似普通的承揽合同纠纷案,却因双方当事人特殊的身份而牵动人心。申请人林某是县精准帮扶对象,被执行人吴某则因多起债务纠纷长期隐匿行踪。案件标的额虽仅为33100元,却是林某在吴某因债务隐匿行踪后替其代垫的工资。
执行初期,执行员朱辉泽迅速启动“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但吴某名下查无财产、踪迹成谜,案件陷入僵局。面对林某日渐窘迫的生活,他优先发放查控到的12663.5元执行款,为其暂解燃眉之急。然而至2025年3月,仍有20436.5元未到位,执行压力亦步步紧逼。
破局之道:刚柔并济显执行匠心
当常规执行手段屡屡碰壁时,朱辉泽将目光投向吴某的社会关系网。通过调取户籍档案、走访社区,发现其女儿是唯一密切联系人。然而,电话沟通中对方态度冷漠,甚至质问:“法院凭什么要求我替父还债?”面对僵局,执行员以“情理法”三线并进:一方面,向吴某女儿释明民事诉讼法中关于“协助执行义务”的法律规定,强调若吴某继续逃避债务,法院将依法采取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另一方面,多次登门拜访,用林某的困境唤起其同理心。“林大哥为了给工人发工资,连家里的积蓄都掏空了。您也是为人子女,应该能体会这份无奈。”朱辉泽递上林某手写的欠条,泛黄的纸页上字迹颤抖,角落还沾着汗渍。
为打消吴某女儿的顾虑,朱辉泽主动提出灵活方案:若其代偿剩余债务,法院可暂缓对吴某采取进一步强制措施。最终,这场“拉锯战”迎来转机——2025年3月,吴某女儿将剩余款项全额汇入法院账户。
温度执法:法理情理奏共鸣乐章
本案中,朱辉泽始终秉持“民生无小事”的办案理念: 对林某,通过优先发放、定期回访等方式确保基本生活;对被执行人亲属,以“法律震慑+情感共鸣”促成主动履行。 这场双向奔赴的背后,是司法智慧的生动诠释——既要高举法律利剑捍卫正义,也需俯身倾听民声传递温度。
案件圆满执结得益于多方联动:县精准帮扶政策保障,为林某提供了基本生活支撑;执行员朱辉泽的专业执着与人性化沟通,促成了亲属代偿的善举。这不仅彰显了司法机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责任担当,更展现了法治社会中亲情伦理与法律规范的良性互动。当执行员朱辉泽在情与法之间找到平衡点,当社会力量与司法权威形成合力,法治便不再是高悬的利剑,而是化作润泽民生的春雨。(通讯员:张咏 许婧怡 朱辉泽 来源:云霄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