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鹭江厝边潮涌 军民共筑新篇

日期:2025-04-25 来源:厦门网 浏览:1 评论:0

厦门日报记者 吴燕如 林雯 通讯员 林绿平图/厦门日报报记者 黄晓珍 (除署名外)ntent deep="6" >

思明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营造浓厚国防教育氛围。图为思明区全民国防教育进校园活动。(思明区 供图)

思明区在镇海路口打造的“双拥主题公园”吸引市民朋友目光。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开展全国抗癌日公益义诊活动。(林雯 摄)

退役军人在“思明拥军联盟示范商场”中华城VIP室享受休憩时光。

  405个

  现役军人家庭收到立功受奖喜报

 

  思明区坚持开展送立功喜报仪式等工作,促进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社会风气。从2021年至今年3月,共为405个现役军人家庭送立功受奖喜报,让军人军属共享喜悦荣光。

  

  对驻辖区部队投入

  736万余元

  2021年以来,思明区积极支持驻辖区部队建设,累计拨付经费366万余元,开展走访慰问驻辖区部队行动,共计发放物资价值370万余元。

  

  厦门市中心城区思明,在这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军民鱼水情深绘就一幅幅动人的双拥画卷,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故事持续上演,双拥之花竞相绽放。

  近年来,思明区坚持军地合力、军民同心,坚持服务备战、保障打赢,坚持贴近基层、注重实效,坚持改进创新、与时俱进,让思明区双拥工作在新时代更具生命力,大力推进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氛围浓厚 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

  

  4月2日,67岁老兵李健全以宣讲员身份站在金鸡亭中学讲台上。在这一“国防教育进校园”课堂上,李健全做了课件,结合自己的从军经历和新闻时事,从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说起,寄望同学们提高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努力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

  李健全曾是31集团军教导大队教官,长期负责宣讲工作。他时刻感念“无数革命先烈打下的江山,我们应当珍惜。”也希望孩子们感同身受,始终不忘历史,铭记先辈们的牺牲和付出。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自发为学生们宣讲国防知识。现在,作为厦门市老兵宣讲团发起者之一,他严格要求自己,一年宣讲超过100场。令他欣慰的是,随着国防教育宣讲的持续深入,越来越多中小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提升了家国情怀和国防意识。有老师告诉李健全,通过老兵们的讲述,他们更加意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们爱党、爱国、爱军意识更胜从前。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国防意识。近年来,思明区坚持国防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持续健全双拥宣传网络体系、创新宣传教育形式,推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在全区走深走实。

  阵地建设凸显特色,思明区用好何厝少年先锋队队歌广场、英雄小八路纪念馆、鼓浪屿英雄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主题活动,营造浓厚国防教育氛围。宣传宣讲深入开展,组建思明区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团,开展“退役军人国防教育宣讲团”进校园宣讲超65场;常态化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验军营生活,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红色研学多维开展,整合全区33处红色旧(遗)址,打造六条研学线路,推出全省首个“红色印记·思明”5G+XR红色研学名片,让同学们在掌中“重走”经典红色路线;在全市率先推出“鹭岛之光·红色思明”研学课程,编撰红色故事连环画,充分发挥鼓浪屿“红色记忆馆”“红色剧场”作用,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与敬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模式升级 “拥军联盟”壮大拥军优属力量

  

  热闹的中山路街区,中华城南门人来人往。不少人将目光聚焦到墙上的两块牌匾上——“思明拥军联盟示范商场”“中华城退役军人服务驿站”。去年5月,在思明区双拥办的指导下,中华街道成立思明拥军联盟,中华城多了一个拥军“新身份”。

  经过近一年的积极宣传和用心服务,中华城总经理李莉告诉记者,他们已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办理了100张中华城金城卡会员,让他们享受商场最高等级会员权益,此外还可每天享受免费停车三小时、使用商场VIP室休息等福利。

  “我们非常自豪可以承担这样一份社会责任。接下来还将积极带动更多商户加入思明拥军联盟。”李莉说,他们还计划和街道在商场VIP室举办退役军人创就业沙龙等活动,持续助力双拥工作开展。

  中华城,双拥情。在中华城商场,还有14个商家加入中华街道首批“思明拥军联盟示范点”。“晋上劲山西面”店长周龙介绍,他们以全场菜品6.6折的力度,展示拥军优属的诚意。“荣耀中华城体验店”店长郭志松说,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对象购买不同产品可享受100至200元不等的优惠,并且可以和国家政策、门店优惠活动叠加。

  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思明区坚持党委政府和军队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双轮驱动”拥军优属模式,在探索实践中实现传统拥军优属向社会共同参与、物质精神并重和常态化、全覆盖的转变和升级。

  以政府牵头、社会参与,自愿加盟、诚实守信,规范服务、双拥共赢为原则,2023年思明区在莲前街道成立全市首个“拥军联盟”。目前两个拥军联盟示范点涵盖230家商户,成员单位包含餐饮、酒店、影院等多种业态,推动形成多领域、多行业、常态化的拥军局面,为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优质产品、优先待遇、优惠价格等贴心服务,不断强化拥军崇军氛围。

  思明区还在镇海路口打造“双拥主题公园”,文兴西路创建“双拥示范街”,展示思明区“双拥模范城区”良好形象,营造全社会积极关心国防军队建设、关爱军人军属、人人树牢国防意识的浓厚氛围。

  

  精心护航 有效解决官兵后顾之忧

  

  去年10月,退役军人王进在思明区注册了一家养老服务公司,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在公司初创时期,公司所在的中华街道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其免费提供临时办公地点。“这让我们减少了创业成本。”王进说,街道社区持续关心公司进展,牵线推荐服务项目,并宣传扶持政策,让他们参加创业培训,如今公司发展渐入正轨,还拥有其他办公点。

  无独有偶,退役军人刘家兴在思明区也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和服务。在思明区经营两家民宿的他说,只要民宿经营过程中遇到需要协调的问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中华街道等单位都会尽心帮忙,还会在“思明拥军联盟”帮忙宣传相关活动。

  思明区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作为“核心关切”,通过政社合作,为退役军人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3月,思明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示范点在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探索“适应性培训+技能提升+就业保障”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复合模式,助力退役军人实现从军营到职场的平稳过渡。

  充分发挥“海峡人才市场厦门工作站”退役军人服务驿站功能,思明区面向退役军人开展宣传、培训、招聘推广等就业创业帮扶,提升就业服务精准度,提高就业成功率。

  思明区还全力解决好随军随调家属接收安置、子女入学入托等官兵关注的问题。创新开展“圆满服务”,为辖区内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三属”、国家功勋奖章获得者等提供100份公益型生前契约;为有需要的退役军人提供临终关怀、遗嘱、预嘱等咨询服务。

  

  携手奋进 谱写军民团结一家亲

  

  “您得吃完早饭两小时后再来测血糖,这样才准确。”19日上午,中山公园南门广场上,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的护士们详细询问群众的身体情况,一遍遍向来测血糖的市民耐心解释。在这场全国抗癌日公益义诊活动中,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集结了包括心理科在内的15个科室的25名医护人员。73岁的陈爷爷向骨科医生咨询腿痛的老毛病,并仔细询问缓解办法,“医生说得很详细,听他的不会错。”

  像这样深入群众的义诊活动,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近年来累计开展了113场,服务超1.6万人。医院肿瘤中心肿瘤微创组组长林智才坦言,部队医院在科室协作配合上更加强调凝聚力和执行力,也因此能够为群众提供更高效、全面、专业的义诊服务。从去年开始,医院还推行无假日医疗模式,通过优化排班、设备智能调度和军民融合保障体系,让“患者随时来,治疗不断档”。

  在思明区,部队医院常态化开展公益医疗服务,驻辖区部队还主动参与和支持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承担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有力有效支援思明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爱民助民活动中,部队官兵与驻地困难优抚对象及中小学困难学生建立常态化联系和结对帮扶关系;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厦门海警局思明工作站与区应急局就加强辖区海域的应急搜救联合执法展开合作;在创建活动中,“鼓浪屿好八连”四十多年来在驻地深入开展集体学雷锋活动……驻辖区部队把思明当作第二故乡,自觉以服务地方、服务百姓为己任,大力支持地方公益事业建设,使“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更为具象化。

  

  声音

  

  “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纪不池:

  9岁就埋下拥军“种子”

  我今年82岁了。9岁时,当我看到解放军叔叔在我的家乡为民服务时,我就埋下了长大后要回报解放军叔叔的拥军“种子”。19岁那年,我嫁到曾厝垵,再次看到解放军帮村民收割粮食,做了很多事,便毫不犹豫开始了我的拥军之路。我组织8个姐妹到部队里给战士们洗衣服、缝补衣服。逢年过节我就买菜买馅料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让官兵们暖心过节。

  我做的这些事都不算什么。我时常想,官兵们的母亲才伟大,她们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长大,又送去部队保家卫国,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我十分感动。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珍惜今天美好的和平日子。生活在新时代我不愁吃穿,坐公交车不用钱,还有人让座。市区领导逢年过节也经常慰问关心我。

  生命不息,拥军不止。虽然现在我的腿脚不便,但是如果党和政府还需要我,如果官兵们还需要我,我随时都可以尽力去做去支持。

  

  “省爱国拥军模范”、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级法官郭泽喆:

  用法律捍卫军人荣光

  作为一名民事法官,在履行审判职责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司法工作不仅是定分止争的职责所在,更承载着服务国家大局、传递法治温度的社会责任。近年来,通过参与涉军案件审判和拥军优属实践,我深切感受到司法工作在维护国防利益、保障军人军属权益中的特殊价值。

  涉军案件无小事,每一件都关系着军人军属的切身利益。涉军案件不普通,每一件都因当事人的军人军属身份而具有特殊性。法官必须将法律的专业判断与拥军优属的人文关怀相结合,既要合法合理,又要用心用情,才能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024年我从思明法院遴选到厦门中院,在新的岗位上我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司法理念办好每起涉军案件,用法律捍卫军人荣光,以温情守护强军梦想,让法治成为新时代拥军优属的坚实后盾。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118449.html
标签: 厦门明天天气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今日推荐
热点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