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大勇(右二)与村民交谈,倾听村民心声。本报记者李林摄
4月的一天,华安县新圩镇党委书记郑大勇一大早匆匆赶到位于新圩镇黄枣村的启丰楼旁。这里刚发生了一场争吵。
“我家的菜地被直接碾过去了,有些菜马上就要收成了!”村民饶森林皱着眉,心疼地在菜地边来回踱步。
启丰楼是一座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圆形土楼。2022年,启丰楼的活化利用被列入国家农综改项目。最近,施工队要对启丰楼的消防水库进行勘测,挖掘机不可避免地碾压到了部分村民的菜地。
“不好意思,这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到位。”赶到现场,郑大勇一脸真诚地道歉,一下子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您放心,该给的赔偿,咱们一分都不会少。”
“我相信郑书记,但现在启丰楼修好了,我们的菜地怎么办?”饶森林又向郑大勇抛出了新的问题。听到这,旁边围观的群众也纷纷聚拢过来。原来,因年久失修、房屋倒塌,启丰楼外围一圈的土地,在2015年变更土地性质后成为耕地,被分包给周围的村民。如今,启丰楼即将成为旅游景点,预计年内就要正式对游客开放,村民不免担忧起自己的菜地。
村民的忧虑,郑大勇很清楚。为了此事,他开了多次协调会,讨论出一套土地置换方案:在保留原有土地属性不变的情况下,启丰楼周边可以统一种植较为美观的农作物。眼下,相关方案正在报批申请中,郑大勇向村民们保证,一定不会让他们有所损失。
“启丰楼变成景区后,人流量上来了,大家日子会越过越好。开小卖部、办农家乐,都是增收致富的渠道呀!”得到郑大勇的肯定答复,村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新圩镇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2022年,青年建筑师徐甜甜率领团队设计方案,拟将启丰楼内的28个单元变成文创空间;2023年11月,启丰楼作为福建土楼活化利用代表,亮相法国巴黎的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捧回亚太地区唯一金奖;2024年,启丰楼成功与知名文化品牌“先锋书店”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将打造全国首家“先锋土楼书店”。书店入驻后,土楼里将通过图书展陈、文化沙龙等形式构建新型文化空间。
当然,在郑大勇眼中,新圩镇的文旅蓝图并非局限于启丰楼。他带着规划图跑遍了全镇,以启丰楼为“眼”,为新圩镇发展文旅产业总结出了“六个一”:一座楼、一条江、一粒果、一口泉、一条线、一片摊。
“以启丰楼为中心,依托水陆游线,可以串联起全镇的文旅资源。以九龙江北溪古渡口—黄枣—天宫为主线,我们计划打造一个戏水游乐+水上观光的水上生态空间。”郑大勇说,镇里的黄枣村还有百年坪山柚、小港温泉等,这些都是可以利用起来的优势资源。
“看,那是以前的鹰厦铁路。”站在启丰楼二楼露台,郑大勇眺望远方,他计划对这段铁路空间进行拓展与重构,构建新圩景观廊、绿色慢行线和铁路文化展示带,规划打造火车餐厅、铁路微公园、文创车厢等业态,形成一条展示“岁月印记”的铁路公园风景线。同时,通过这条铁路,黄枣村里的几个景点能与官畲景区、新圩古渡口、土楼连接线“千万工程”示范线等连线成面,进一步开拓新圩全域旅游新局面。
“明年这时候,游客就可以从这里坐小火车到小港温泉,一路欣赏美景。”谈及新圩镇文旅产业未来的发展,郑大勇信心满满。
⊙本报记者曾婷婷林昕蓉通讯员黄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