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来,同安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切实扛牢政治责任,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中心工作部署推动,聚焦主责主业,广泛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全面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落细落实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扎实提升工作质效,努力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不断以改革新成效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同安力量。
一、坚持在宣传宣讲中推动兴起全会精神学习热潮
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学深悟透全会精神上走前头、做表率,多层次、针对性搭建宣传宣讲平台。一是坚持以上率下。组织召开区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邀请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徐祥清作专场报告,带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切实引导全区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组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区委宣讲团,灵活采用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式宣讲形式,在全区11个镇(街)和区直机关系统、教育系统、国企系统共安排14场宣讲,并采用座谈提问、情景对话、实地走访等方式,推动优质宣讲资源直达基层、直面群众。二是丰富宣讲载体。举办“理响银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我”理论宣讲比赛,42名来自基层各行各业的参赛者将生动实践融入创新理论,围绕乡村振兴、民生工程、教育发展等领域,讲述新时代奋进故事,并推动以赛代练,培养打造一批理论强、素质高、接地气的群众性宣讲队伍,到各领域、各行业开展巡回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带入寻常百姓家。同时,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鹭江讲坛等,组织系列专题宣讲报告会,精心录制一批优秀宣讲视频,运用各类媒体开展“云宣讲”“微宣讲”,扩大宣讲覆盖面。三是加强对外宣介。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开展全方位宣传、多角度报道、深层次解读,在厦门日报等市级以上主要媒体刊发《奋力谱写富美新同安建设新篇章》《兴起学习热潮奏响改革强音》等专题报道,并充分发挥区级融媒体中心宣传矩阵作用,链接“两微一端”、短视频等平台,增强网络宣传的实效性和影响力。组织创作莲花褒歌、荷叶说唱、闽南语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结合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等活动,把全会精神融入学校教育、企业文化、民俗节庆等,推动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坚持在实干实践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质增效
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紧密结合,坚持守正创新、秉持开放包容,不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质增效。一是持续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召开全区意识形态现场观摩培训会,下发《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典型案例》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深入开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防治工作,规范清理整合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113个。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持续开展新闻发布、舆论引导实战模拟演练,建强“3家专业机构+200余名网评员”作战队伍,在全网开展全天候舆情监测处置工作,持续提升网络生态综合治理水平,部机关被省委宣传部表彰为2023年度“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二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持个体化策题、一体化创作、立体化传播,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同安发布”宣传矩阵,微信公众号粉丝突破百万,创新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宣传形式,对外宣传声量不断扩大。强化与央级、省级、市级媒体联动合作,不断壮大新媒体协会引领作用,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本年度围绕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主题,已在央级平台发表报道400余篇,《学习强国》发布作品240余件,“新春民俗踩街”“村奥会”“吕厝迎王”“两岸同名村”等新闻累计登上央视大屏50余次,有效塑造同安形象、讲好同安故事。三是接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央厨房”项目,打造“7+N”“跨年代”宣讲名嘴队伍,建立“点单”“派单”“评单”宣讲机制,将“招牌”课程精准送到群众家门口。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精心孵化“一镇(街)一主题”“一站一品”“一宫一品”文明实践品牌。持续开展“文明新风进企业”“同安好家风”“三关爱”等各类文明培育活动,不断壮大“同安红”文明实践队伍,本年度围绕“五项任务”“七大平台”开展便民惠民活动7000余场次。充分发挥“大城管”作用,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全时全域工作体系,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切实培育“同安文明自觉”。
三、坚持在敢为善为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
全区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扛牢深化改革政治责任,认真落实文化领域改革任务,蹄疾步稳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一是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常态化开展“高雅艺术进同安”“文艺轻骑兵”“三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开设“你点单我送餐”、“文化大篷车”、文艺扶贫进基层等公益性培训课堂,让群众共享文艺发展成果。持续完善近邻文体设施建设,健全镇(街)综合文化站管理机制,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策划非遗大展演、民俗踩街、全民健身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娱活动,为市民提供“文化大餐”。鼓励尊重文艺创作,实施“文艺储能”人才孵化工程,加大对“两新文艺”群体吸纳帮扶力度,催生出更多反映地方价值的文艺精品。二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文化寻根与传承创新相结合,以全市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推进同安老城有机更新、业态提升,打造古同安历史文化研究园。引导社科研究扎根文化实践,打造社科普及有效载体,加大“千年银城 四海同安”成果普及与创新,打造“同安文库”非遗文化载体,持续展现同安向古而新的文化魅力。深化“守护瑰宝 文物焕新”行动,深入推进历史文化遗产集中保护修缮工作,赋予古文物以新生命。拓展民俗文化对外交流新功能,支持民俗文化基地、传习中心建设,助力闽南文化(厦门)生态保护区建设。三是推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扩大文旅经济发展大会效应,持续打造“环东风情季”“乡厨争霸赛”“溪游同安”等特色文旅品牌,有力推动“千年银城·四海同安”品牌出圈破圈。开展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强化部门协同,坚决净化提升旅游市场消费环境。培育“影视+旅游”融合新亮点,加快打造“同安电影节小镇”文化新地标,创新打造“光影同安”影视宣传载体,实现全区影视资源点线面串联、立体化呈现。重视引育并重,完善文化产业招商联动机制,加快推动方特文化科技产业园、后溪龙窑文创园、竹坝国际艺术生活社区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大新城高端文旅项目招商,全面提升我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