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四水”联治 写好生态答卷

日期:2024-10-17 来源:厦门日报 浏览:0 评论:0

翔安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形成水治理模式的翔安样本

本组文/本报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蔡云 叶晓菲

九溪流域莲塘段 (通讯员 朱毅力 摄)

汀溪水库干渠通水。(通讯员 蔡立鍠 摄)

  本组文/本报记者 曾嫣艳 通讯员 蔡云 叶晓菲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宏伟蓝图中,“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关键词,也是地方治理创新的行动指南。翔安区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勇立潮头,创新性地推出“四水”联治模式,精准施策于微水、污水、中水、余水四大领域,不仅让九溪流域的水质不断改善,河湖管护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了“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的目标,更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宝贵的“翔安样本”。

  从地瘠水贫到碧水清流

  “四水”联治惠民生

  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限制,翔安区降雨量偏少、时间集中且分布不均,导致非汛期河流干涸频繁,农业灌溉不得不高度依赖地下水资源。为应对这一挑战,翔安区在实施微水、污水、中水治理的基础上,创新实施了余水“复用”促治策略,即依托汀溪水库总干渠,将同安莲花水库和汀溪水库群中的富余水资源定期、定量地输送到翔安区,实现常态化的生态补水,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补水方案,以最大化地优化和配置水资源,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今年2月2日,随着闸门的缓缓开启,莲花水库的清澈原水从翔安区古宅溪补水点喷涌而出,欢快地流入了东溪流域(翔安段),标志着荒废近20年的汀溪水库总干渠正式重启对翔安区的生态补水功能。

  站在同翔交界处的古宅溪补水点,翔安河长办负责人周小东向记者介绍,这一补水工程的一期项目已成功惠及新圩镇、民安街道、马巷街道等三个镇(街)内的13个村(居)。二期工程完成后,预计可额外增加4万吨的补水量,覆盖内厝镇、新店街道的六个村(居)。

  在翔安水质净化厂、澳头水质净化厂,净化达标的中水经过收集后会再返补给店头溪、内田溪、怀远湖等溪流水体。此举在补水同时,增强了水体流动性和河道自净能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实现变废为宝和资源化利用。这项改革的背后,是翔安区积极探索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在全市率先创新性提出并实施将污水全域收集、净化处理、中水“回用”返治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

  目前,翔安区已累计完成中水补水项目6个,实现补水量约15.5万立方米/天,有效提升生态流量,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显著提高。

  改革发力,以攻坚之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在周小东看来,余水“复用”与中水“回用”的施策,不仅增加翔安流域水流量和水动力,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可满足沿线3万亩农业灌溉用水需求,让农业灌溉不再依靠“老天爷赏饭吃”,为地处“风头水尾”的翔安区有效“解渴”。

  从死水微澜到活水绕城

  “四水”联治利生态

  九溪,是翔安的母亲河,其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课题。“四水”联治策略作为一系列有重点、有力度、有成效的环境整治行动持续发力,让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并汇聚起持续攻坚的强大合力,推动翔安母亲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翔安区坚持以评促治思维,首创小微水体星级评价体系,即微水“星级”分治,打通管水治水“神经末梢”。“小微水体星级评价体系”即从小微水体水质、外观、管理、功能、社会价值、治理修复、持续优化等七个维度出发,对全区小微水体进行星级评定,形成横向可比、纵向可查的水体档案;同时,根据小微水体星级评定通报结果,区河长办将下发二星级以下小微水体整改督办通知,督促镇(街)履职尽责、逐一整改,落实建档立卡制度。目前,该创新性举措为小微水体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经验,并在全市广泛推广。

  按照“污水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的治理思路,对标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覆盖、全处理”要求,翔安区首创“三环”共治机制,让源头截污与后续治理形成闭环——污水“三环”共治的第一环节是源头污水的“三管截污”,中间环节是治理的“分户验收”,末端环节是中水“呼吸湿地”处理回灌农田。

  如今,翔安区已全面推行农村生活污水的“三环”共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模式有效解决了过去大宅社区污水横流、蚊虫滋生的问题。在全省城乡品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村评选中,大宅社区凭借“三管截污”的污水治理策略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这一转变,正是“三管截污”工作成效的有力证明——将昔日污水横流景象彻底改变为如今地表无污水的清新环境。

  翔安河湖治理

  亮点与成效

  (一)2021年翔安区15个水环境功能考核断面首次实现达标率100%,并连续三年(2021年-2023年)达标率保持100%,多断面实现水质跨类别提升,其中省控溪边后断面水质于2023年首次突破地表水Ⅲ类标准。

  (二)2023年翔安区小微水体治理成效明显,辖区228个小微水体进行星级评定结果同比2022年增加2个五星级水体、8个四星级水体、9个三星级水体。

  (三)“三水”联治污水治理模式获福建省水利厅主要领导批示:“厦门市的‘三水’联治模式值得总结,可资借鉴”;获厦门市主要领导批示:“翔安区的‘三水’联治模式值得推广”。

  (四)2021年,污水“三环”共治机制的创新核心——“农村雨污分流处理系统”作为一项技术创新发明创造,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审核。

  (五)2021年,“三水”联治模式入选厦门市改革创新“最佳案例”。

  (六)2023年3月,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在厦门召开,翔安区澳头社区、大宅社区作为现场观摩示范点接受全省参会领导检阅。

  (七)2022年,翔安区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成功入选厦门市改革创新成果。

  (八)“翔安香山街道大宅自然村农村雨污分流提升治理工程”项目在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样板工程建设评审会中,被通报表扬为典型样板项目。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74023.html
标签: 翔安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