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罗开展中国鲎人工繁育试验初步实现中国鲎自然产卵

日期:2024-10-17 来源:罗源县融媒体中心 浏览:0 评论:0

福州罗源市湾新闻网讯(陈孔跃陈艳翩)中国鲎俗称海鸳鸯、海怪,是一种年代久远的生物,有“海洋活化石”之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因为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中国鲎自然繁殖受到干扰,极大影响了种群资源,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为保护中国鲎资源,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2012年开始中国鲎人工育苗试验,并于2020年,在我县鉴江镇开展中国鲎研究试验,初步实现中国鲎在人工环境中自然产卵。

2020年,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福建省洋泽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中国鲎研究试验,针对23对中国鲎进行人工繁育。在试验基地的养殖池中记者看到,雄鲎钩住雌鲎腹甲后侧缘,由雌鲎驮着,蹒跚而行,成双成对、形影不离,这便是享有“海底鸳鸯”美称的中国鲎。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工程师陈志说:“近十年,我们累计的育苗数量接近200万,这些中国鲎的幼体全部用于增殖放流,放在相应的适宜的海区进行生态回补。2020年之前,我们一直从事对洋泽的科特派工作。到2020年,我正好拿到了一个中国鲎育苗项目,跟我们的企业负责人沟通后,他也愿意做这样一个从经济产出上效益不是很明显的濒危物种育苗项目。”

中国鲎生活在浅海沙质海底,是肉食性动物,主要取食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等,生殖周期较长,需要10年以上才能成年。想要人工繁育中国鲎,要把控水质,也要保证营养饵料的稳定供应。

陈志说:“鉴江有一个生物饵料的优势,那就是沙蚕。在这里,沙蚕的销量或者是数量,都能够满足我们中国鲎的营养需求,或者说能够解决生物饵料这个问题。沙蚕是一个高蛋白海洋生物,我们通过营养方面的强化,使中国鲎的怀卵量或者卵的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营养饵料的加持之下,从2021年开始,陈志带领团队,通过控制水温,模拟生态环境的方法,让中国鲎自然受精、产卵,孵化率从40%提高到60%。

陈志说:“十年来,我们每年都在进行中国鲎的育苗,无论从数量或者说育苗的方式方法上,都在不断创新。今年,我们对中国鲎的性腺进行强化,在模拟自然界的条件下,第一批卵已经开始孵化。今年预计能繁育10万到20万只中国鲎。”

人工繁育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技术仍待完善。未来,陈志和他的团队还将继续探索、尝试,为福建省中国鲎种质资源保护贡献应有之力。

陈志说:“后续,我们主要想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想开发一个仿生态的养殖系统,对中国鲎育苗出来的鲎进行人工养殖示范;另一个是想做中国鲎的增殖放流,进行一个效果评估。”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74591.html
标签: 罗源三中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