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胜村是一个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村内红色研学路线内容生动、形式多元化,不仅让我们深入了解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还体验了当地畲族文化,此次在西胜村的实践活动让我印象深刻,收获颇丰。”近日,参加完霞浦县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后,水门乡干部陈艳娜赞不绝口地说。
位于霞浦西北面的西胜村,是边远的老区基点行政村。全村535户、2088人,其中畲族人口占80%以上,农业是西胜村的基本产业。
“作为老区村,在硬件条件、产业发展上都不如沿海村落。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发展产业。”西胜村党支部书记肖风介绍,西胜村是一块神奇的红土地,孕育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早在1930年土地革命时期,像叶飞、曾志、任铁锋等革命先辈就在西胜村建立了红色根据地,留下了闽东独立团陈列室、红军后方医院旧址、军械所旧址等红色遗址资源,这也是西胜村发展的优势所在。
修缮中共闽东特委独立团旧址、规划红军路、建设红军餐厅、改造学员宿舍……近年来,西胜村先后投入资金,进行改造提升,一步步将单一零碎的红色资源串联成片,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名片。这里也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四下基层”实践新基地,仅今年以来,就有霞浦县直部门年轻干部100多人到该村开展实践活动。
如今,盘活红色资源,发展红色研学已成为西胜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渠道。“除红色文化外,西胜村还是一个畲族少数民族村,这是打造‘四下基层’实践基地的另一大优势。”肖风说,为了让“四下基层”实践学员更好地融入当地畲家村民的生活,在实践课程设置上加入了学畲语、唱畲歌、跳畲舞、制作畲族乌米饭等活动,让大家全方面体验畲族特色文化。
“既能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又能体验畲族特有的传统习俗,夜晚住宿在农家,有一种回归田园的感觉。”陈艳娜说。
立足红色文化底蕴和畲乡资源优势,老区村发展有了新动能。此外,西胜村依靠重走红军路的旅游发展思路,推动了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竹笋、葡萄、鸡鸭等特色产品销量攀升,给农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品质,承接研学团队,打造红色旅游集散地,实现村财增收、群众致富目标。”肖风说。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吴枋宸
编辑:陈姜燕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