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良传统 赋能乡村振兴

日期:2024-10-17 来源:闽东日报 浏览:2 评论:0

霞浦是“地县乡三级领导干部下访制度”首创地,如何让这一“传家宝”发扬光大?沙江镇以“抓党建、固脱贫、促振兴”为目标,全方位打造“四下基层”实践和培训研学基地,让干部得淬炼、群众得实惠、乡村增活力——挖坑、播种、覆土……5月17日,霞浦县沙江镇浿头村黄豆种植基地迎来了新一批“四下基层”的年轻干部,在村民指导下,年轻干部认真学习种豆技巧,开展农事体验。

“这是我第一次播种黄豆,我从小生活在渔村,对田间劳作比较陌生,有幸参加霞浦县年轻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第十七批),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向农民学习,增进了对农村、农民、农业的了解,也为我们服务乡村振兴积累了一些经验。”霞浦县市场监管局干部徐恩妮说。

基层工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长期以来,霞浦县坚持传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察实情、找问题、谋良策、促发展。为促进年轻干部壮筋骨、长才干,近些年,霞浦县积极探索打造一批集教育、学习、体验、展示为一体,具有“霞浦味道”的“四下基层”实践基地,用好“四下基层”这一“传家宝”,为年轻干部思想铸魂、实干赋能。

浿头村,红色革命历史悠久,早在1933年,浿头村民以雷氏祖屋为联络点,上传下达重要信件和口头指令,接待来往的革命同志,为他们提供食宿和安全保障等。2018年3月,霞浦县政府将雷氏祖屋确定为“闽东红军游击队联络点遗址”并立碑。

利用该村红色文化资源,2023年3月,浿头村党支部打造个性化“四下基层”实践和培训研学基地,于2023年6月建成运营。党支部领办成立霞浦县山海果香文旅专业合作社负责基地的管理,整合村民闲置的房屋作为学员宿舍,将村文化会场改造为授课点,组织村民打造农家饭、红军饭,深入挖掘现场调研点、农事劳动点、红色教育点,形成涵盖授课、食宿、乡村调研、农事劳动、红色教育“五位一体”基地,承接各类党校班次和研学实践团队。

目前,该基地可同时容纳50余名学员。“我们根据学员需求,开展个性化课程定制,依循季节与时令,整合沙江各村特色资源,合理安排实践活动,并邀请党校老师授课,让学员在学思践悟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能力。”霞浦县沙江镇浿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长乐告诉记者。

上午11时,在地里劳作的学员即将归来,村民卢平梅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锅碗瓢盆齐鸣,菜香饭香扑鼻而来。“我家的楼房有一层租给山海果香合作社用于住宿,合作社还安排学员在我家里吃饭。去年以来,收入差不多有10万元。”卢平梅开心地说。

村民苏慈仁也将自家房子租给合作社改造成住宿点“美宿”,老苏介绍,日常自己还负责打扫民宿卫生,一年可增加收入1万多元。

沙江镇党委书记黄光亮说:“目前,浿头村已累计承接市、县和中国美术学院等17期的实践培训研学班学员550余人,还有多批亲子乡村游团队,累计营收160余万元,实现村财增收约50万元。可以说,‘四下基层’实践和培训研学基地的建立,既给乡村带来了人气,也实现农村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村财和村民收入双增长。”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产业振兴更稳健。在精心培育实践研学新业态的同时,浿头村还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水果产业,种植晚熟蜜柚、杨梅、枇杷、贡柑、水蜜桃等2000多亩,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争取上级资金400多万元,建设约1200平方米的冷链仓储厂,缓解水果保鲜及周边海产品冷冻资源不足问题。

“当前,浿头村正循着‘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发展思路,以优化升级水果产业为基础,以‘四下基层’实践和培训研学为引擎,以冷链仓储为突破,用多彩文化赋能,大力发展乡村‘农文旅’产业,持续扩大村民家门口就业面,今年有望实现‘三年涨十倍且破百万’的村财目标,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张长乐表示。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兰强 陈容 余根坤

编辑:陈姜燕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75700.html
标签: 宁德核电站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