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大食物观的“答卷”

日期:2024-10-17 来源:闽东日报 浏览:2 评论:0

践行大食物观的

“屏南答卷”

白玉稻田 王志凌 摄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近年来,屏南县用实际行动扎实践行大食物观理念,在保障粮食安全、牢牢端稳饭碗的基础上,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向森林要食物,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食用菌、中草药;向河湖要食物,稳定特色水产养殖;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发展现代化设施种养业,探索智慧农业、种业工厂……鼓足“米袋子”、丰富“菜篮子”、端好“肉盘子”,以多元优质供给保障“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幸福”。

从1.0到3.0

稳住粮食安全基本盘

屏南岭下乡花菜获丰收 叶陈芬 摄

栽种初夏秧,稻谷满粮仓。熙岭乡四坪村的“食光梯田”里,一丘丘嫩绿的水稻秧苗在夏日微风中尽情舒展身姿,预示着秋天的丰收。

这是一片撂荒了近20年的土地,历时4年不间断地开荒复垦,终于有了今天“食光梯田”的模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为确保粮食安全,熙岭乡率先开展“购米包地”尝试,即预先向农民支付种子、农资、用工等费用,由四坪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复垦荒地、种植水稻。

2020年11月,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研究院团队在调研中发现上述创新实践,协助屏南县委、县政府进行总结提升。2021年3月,屏南县委、县政府印发《开展“粮食安全屏南行动”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推广“党员干部认领一亩田”活动。同年5月,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温铁军教授在“小毛驴四坪农园开园仪式”上带头认领“一亩田”并下田插秧,倡导社会大众以实际行动保障粮食安全。该创新实践吸引全国各地市民、社会团体、企业、公益机构积极参与和关注,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此为“粮食安全屏南行动”1.0版。

此后,“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又相继推出2.0版、3.0版。在2.0版中,屏南县组建国企“屏南八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统筹协调全县资源,通过扩大认领“一亩田”规模、印发《“我在屏南有亩田”全流程操作办法》、搭建“我在屏南有亩田”服务平台和品牌体系,使粮食安全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和“有组织”行为。

基于“粮食安全屏南行动”1.0版和2.0版的已有探索,除继续开展高质高效的“认领一亩田”行动外,屏南县进一步探索以“大食物观”为引领,以“社会化、生态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粮食安全屏南行动”3.0版。

屏南县岭下蔬菜种植基地

具体做法为,以“粮食+”延伸产业链并加深消费者参与度,实现粮食安全有“我们”;以“参与式”探索协商定价,降低“二次撂荒”风险;以“大食物观”为指导,推进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化转型协同开展,既保证粮食数量,也提升食物质量;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如尝试“云认领、云插秧、云耕种、云丰收”等创新性活动,探索生态文明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多元食物体系。

近日,四坪村首座大食物馆开放就是“粮食安全屏南行动”3.0版的生动实践之一。该馆包括室内主题展馆和户外村庄展区两部分。前者以文图、实物等形式,展示大食物观的内涵和文化;后者则基于“整个村庄都是大食物馆”的设计理念,在村庄不同点位,融入研学、劳动教育、文旅、康养等业态。

“我们期望‘以村为馆’,以大食物馆为策源地,以‘共创’方式汇聚政府、高校、专家学者、艺术家、新老村民、新农人等多元力量,形成长期的行动计划与目标,持续构建大食物体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院长、大食物馆总策划姜珺说。

从1.0版到3.0版,屏南县累计认领撂荒地6813亩,社会化认领比例超过三分之二,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白晓洋”“好彭友”等合作社推出的个性化大米品牌,每公斤卖到30元至40元,促进农民增收。2023年,还延伸开展了“我在屏南有坛酒、有棵树”等系列认领活动,相关农产品售价平均增长约30%。

因地制宜

充分开发各种食物资源

屏南举办芙蓉李采摘节 叶陈芬 摄

初夏,走进甘棠乡王林村,一声声蝉鸣伴随着清风而来。放眼望去,满山翠绿,成片的果树林郁郁葱葱,芙蓉李缀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果农们穿梭林中,施肥、除草,做好日常化管理,以迎接即将到来的采收季节。

屏南县境内种植芙蓉李历史悠久,近年来,屏南芙蓉李因其品质优异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县拥有芙蓉李种植面积1.5万亩,鲜果产值达1.35亿元。

一枚佳果甜四方,朵朵菌菇富农家。在长桥镇,食用菌是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全镇食用菌年产量达2亿多袋、年产值8亿多元。长桥镇牢牢把握菌菇这个“生财之道”,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改变传统低效的食用菌生产模式,引进先进高效的生产设备和食用菌新品种,优化食用菌种植质量,增加食用菌产业附加值,不断延长产业链。

树立大食物观,就要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在践行大食物观中,屏南县把目光从“耕地”上跳出来,打开思路,因地制宜,从多种资源禀赋出发“找”食物。在坚持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菌则菌,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路下乡棘胸蛙养殖基地 王志凌 摄

朦胧薄雾漫山间,松茸自在树下眠。近日,连绵阴雨,岭下乡下南坑果场的锥栗林焕发生机,一朵朵赤松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身披红褐色外衣、头顶圆润菌盖,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据悉,赤松茸是一种草腐菌,又名大球盖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种植原料,既能让秸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在岭下锥栗林中,赤松茸与锥栗树形成和谐的共生关系。

林下掘金,生态富民。屏南拥有林地面积175.9万亩,森林覆盖率73.05%,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近年来,该县紧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机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通过科学经营谋划、加强组织引导、积极扶持培育等举措,确保林农不砍树也能致富。

山里菌菇卖得俏、水里鱼虾养得好、田里蔬果品种丰……数据显示,2023年,屏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44亿元,增长6.3%,位居全市第一。蔬菜常年种植面积7.3万亩,产量突破8.13万吨,产值近4亿元;果树面积3.4万亩,产量1.33万吨;食用菌产值突破10亿元;现有规模畜禽养殖场27家;全县实现水产品总产量3590吨。

向新而行

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特派员李关发(左)对蔬菜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

连日来,总投资约650万元的岭下乡高山蔬菜育苗中心项目建设在有序推进。项目规划建设集约化智能温室大棚、种子仓储车间、育苗播种车间等,设计年培育蔬菜苗和瓜果嫁接苗1800万株,可供12000亩蔬菜基地用苗。

“项目建成后,通过智能工厂化育苗流程,结合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等,实现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有助于新品种示范推广,有效地推动蔬菜产业结构升级。”屏南县岭下乡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张自根说。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落实大食物观的根本出路,也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必由之路。屏南县围绕打造“全省一流的高山农业基地”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为着力点,通过实施种业创新工程,建设现代设施农业,探索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等措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棠口镇白溪门片区,农户正在覆膜 王志凌 摄

田畴染新绿,插秧正当时。在棠口镇白溪门片区,农民在稻田里起秧、运秧、插秧,抢抓农时种下丰收的希望。

“今年我们尝试‘马铃薯+水稻’轮作,前不久,马铃薯收完后立即进行水稻种植。”屏南县兴农旺农业综合开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林德介绍,“原来这片地都是1年种3季蔬菜,现在通过推广使用小型农业机械,调整为‘3季蔬菜+1季粮食’的粮经轮作模式,有效提高了耕地产出效益。”

屏南县作为丘陵山区县,因地块散乱小、耕地零星破碎,限制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为此,棠口镇结合农田提效改造项目,以“片区党委+国有企业+合作社”为载体,探索一条“小田”变“大田”的发展道路。

棠口镇将白溪门片区的4个村联合成立片区党委,流转片区内原有106亩坑塘水面,由镇属企业出资将坑塘水面改造为适宜农业机械生产的大块高标准农田,并购置旋耕机、插秧机、水稻收割机、稻谷烘干机、无人机等现代小型农业机械。

2024年5月24日,“大农业与大食物”高端对话活动在熙岭乡四坪村大食物馆举行 郑镇 摄

整理后的耕地和购置的农业机械租给片区党委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开展水稻机械化种植、农业机械操作培训等,并成立农业机械服务队,全方位为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供机耕、机插、机收、稻谷烘干、农机租赁等一条龙服务,带动群众运用小型农业机械开展农业生产。

“土地整合后,农机的应用效率提高近10倍,土地利用率增长了3%,管理成本、人工成本下降近40%,实现了政府、村财、村民、合作社、国有企业多方共赢。”棠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农机驰骋、新品种落地、新农艺见效……屏南县实施了国家(福建)珍稀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农田提效改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一期)、食用菌产业园区(集群)等一批现代农业重点项目。2023年,创建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省级水产(黑脊倒刺鲃)良种场1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家庭农场示范场2家,入选2022年至2024年省级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现代竹业重点县、林下经济重点县。

绷紧安全之弦

守护“舌尖上的幸福”

屏南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指导滑菇安全用药并进行采样监测

6月4日,由甘棠乡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屏南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办的食用菌产业生产安全培训班在甘棠乡举行,培训班邀请县级科技特派员、食用菌专家周修赵前来授课。

甘棠乡是屏南县食用菌产业的主产乡镇,众多农户依靠食用菌种植与初加工走上致富路。为此,提高农户的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确保食用菌的品质与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此次培训班吸引了甘棠乡29位村主干、食用菌种植大户及相关人员踊跃参加。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食用菌用药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多方面内容,增强了农户们安全使用农药意识,不仅为食用菌产业保驾护航,也为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安全是践行大食物观的前提,屏南县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从生产源头和过程监管两方面保障食物安全,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加强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目前,已推广绿色防控面积8.25万亩次、统防统治5.16万亩次,预计全年完成推广绿色防控面积39.5万亩次以上、统防统治面积23万亩次以上,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预计全年农药使用量减少2%以上。同时,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制免疫病种的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强制免疫病种应免畜禽免疫率均达100%。

屏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食品安全检查

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划分网格,每个行政村(社区)作为基本网格单位,全县11个乡镇配齐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监管员22名、全县160个村(社区)配齐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协管员160名,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

健全完善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截至2024年1月1日,屏南县食品安全“一品一码”食品追溯系统共有425户食品生产经营者注册并使用,累计录入353.08万条追溯数据,全县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环节“一品一码”工作稳中向好推进……

从田间到餐桌、从种子到筷子、从源头到舌头,屏南县建立起全过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1个,并获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县共20家企业24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屏南高山花菜”“屏南李”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1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证明商标。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通讯员 甘叶斌 (本版未署名图片均由屏南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75944.html
标签: 宁德教育网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今日推荐
热点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