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屏南,因硋器聚族而居、形成村落的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寿山乡的硋窑村、棠口乡的硋厂村。初夏时节,刚下过一场雨。走进硋厂村,硋器手工艺人黄良城在小径尽头等着我们。
黄良城的硋器工作室,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硋器的影子——碎掉的硋缸作为花盆,裂口里钻出一丛绿意,茶几上古朴的硋花器里插着几支屋前月季上剪下的花朵,进门处的木桌上摆着各式精致的茶盏、餐具等硋工艺品。“硋”俨然已经融入了黄良城生活的角角落落。
黄良城的家乡在屏南县白溪门。这一带水流充沛,良田万顷,是农业生产最佳之地,屏南俗话称“最好做吃”的地方。凭借地阔势平,相对于别的村落,耕作时间节约了许多,就有了大量闲余劳力。勤劳的白溪门人,立足于本土土地条件,从事制硋产业,先是几家联合,后发展到家家制作。最多时,白溪门烧硋柴窑多达三十几条。近代以来,随着塑料、玻璃、搪瓷、铝等器皿的大量传入并生产,硋器制造业遭受沉重冲击。
黄良城对屏南硋器有很深的感情。他曾是酒曲厂职工,屏南红曲黄酒从酿造到封存都使用硋器,下岗后,他决心研究这门曾经盛极一时的工艺。
黄良城正在给硋器上釉
说干就干,黄良城走访了白溪十几个乡村的老硋工,了解硋器工艺,寻找到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吴伦站作为合作伙伴。从2012 年开始,黄良城深入周宁、政和、建瓯、 建阳、尤溪、沙县等地,走访了20多条龙窑,也到安徽宁国、江苏宜兴拜访了许多制硋师傅。恢复柴窑、寻找上釉用的“老灰头”、摸索烧窑火候、潜心练习器具拉坯,经过5年探寻,他烧制出了不少硋器精品,包括兔毫、油滴等千奇百怪的窑变,吸引了海内外宾客出高价收藏。
吴伦理正在观察硋窑火候 受访者供图
交谈中,黄良城从柜子深处拿出他在各地搜集而来的明清时期硋器自豪地向记者展示。“看看,这是明代的硋器,屏南的制硋技艺曾经是非常辉煌的,现在没落了,我想把老一辈优秀的东西传承下去。”
为大力推广硋文化,2017年,黄良城开办硋器主题研学,旺季时一年游客达三千余人。2023年,他开办硋器培训班,将硋器手工艺教授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目前已接待学生3批次。
黄良城为研学学生讲解硋器历史
硋厂村另一边,青年制硋人吴伦理正在耐心地揉泥、修坯。吴氏家族于百年前开始从事硋器制作,吴伦理是第10代传人。
吴伦理(吴氏硋器第十代传人)及其父亲(第九代传人)在硋窑前合影 受访者供图
为适应新时代审美要求,吴伦理积极探索硋器创新,在保持传统釉料配方的基础上,加入玛瑙、珍珠等天然矿石,在传统黑、粽色底釉古朴、庄重的基础上,增加了典雅、摩登感。同时,他积极推动校企合作,邀请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的老师共同参与器型设计与开发。
2018年6月,经由中国文化产业创意设计联盟遴荐,吴伦理的5件硋盏,作为中国青年双创设计人才优秀作品,远渡重洋,参展第九届意大利佛罗伦萨设计周,让外国观众在与白瓷、青花瓷、紫砂等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传统陶瓷面前流连忘返。
目前,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和硋厂村还保留着4个硋窑。硋器手工艺人的坚守和传承,让熊熊炉火依然顽强地照亮着这4口窑,也为硋器复兴守住了一缕希望的微光。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记者 黄楚妍 通讯员 甘叶斌 文/图/视频
编辑:邱祖辉
审核:陈小虾 周邦在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