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再突破 开启发展新征程

日期:2024-10-22 来源:厦门日报 浏览:4 评论:0
翔安区迎来建区21周年,将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一张蓝图绘到底文/本报记者 邵凌丰 通讯员 叶晓菲 图/翔安区 提供

厦门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坐落在凤翔新城内,连接岛内外的翔安大桥可直达这里。

志愿者指导群众体验“免证办”应用。

  文/本报记者 邵凌丰 通讯员 叶晓菲

  图/翔安区 提供

  2003年10月19日,翔安区正式挂牌成立。今天,是翔安区21岁生日。

  作为因应“跨岛发展”战略而设的新区,翔安在21年间书写了从“风头水尾”到“风生水起”的蜕变篇章——翔安人以“闯”的精神逢山开路,以“创”的劲头推陈出新,以“干”的作风全力以赴,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将这片土地打造为产城人融合的新区,成为厦门“跨岛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1岁的翔安正青春,蓄积着澎湃的活力;21岁的翔安也在走向成熟,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新发展格局下,蓄势待发的翔安,将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继续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强化“慢不得”的使命感、“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以“进”的态度、“快”的作风、“干”的成效 ,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建设改革开放引领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翔安篇章。

  冲在改革的最前沿

  与时偕行,日新者进;勇立潮头,改革者胜。翔安区深知,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从建区伊始至今,突破藩篱是始终不变的命题。

  面对几乎“从零开始”的一张白纸,翔安用创新写下了一个又一个“首创”和“第一”,为民生保障和基层治理重重加码。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截至目前,翔安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经超过99%,这得益于翔安教育集团的成立。2017年,翔安区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成立全省首个公益普惠教育集团。公办幼儿园不够,集团来办,目前已开办24所集团办幼儿园;新建公办园人员编制不足,集团实行合同制,教师与有正式编制的教师“同工同酬”……与此同时,教育部门“管”、教育集团“办”、第三方“评”相分离的管理机制,让教育管理水平和保育质量直线提升。

  如何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便利?翔安区在全省率先依托“闽政通”App建设翔安区“免证办”服务专区,拓展电子证照的线下应用场景,为公众提供证照查阅、扫码亮证、授权下载核验、办理结果证照推送等一体化集成服务。“免证办”服务上线推行以来,有效解决跑多趟问题,业务办理高效便捷、安全可靠,平均办理时长压缩50%,平均等候时间压缩80%,被评选为厦门市2023年度区级“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先后在《中国改革报》和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和播出。

  如何在基层治理中更为高效有序?唯有改革创新!

  翔安区率先全市推行的村(社区)各类专兼职人员规范整合工作,坚持“一人多岗、减员增效”原则,村(社区)各类专兼职岗位由38个整合为12个,岗位人数由7042人整合为2008人,保留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平均年龄33.6岁,大专以上学历比例95%——打造了一支专职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除了保障社会秩序的运转,环境治理也同样是关注的焦点。由翔安首创的“四水”联治模式,通过微水“星级”分治,打通管水治水“神经末梢”;污水“三环”共治,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覆盖、全处理”;中水“回用”返治作为景观补水,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余水“复用”促治,调用同安汛期富余的水资源和水库预泄腾库的弃水,实现跨区补水——实现了对“水”问题的有效治理。

  未来,翔安还将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

  冲在发展的最前线

  强有力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强引擎”;有活力的新城,是经济发展的“主载体”。翔安区紧紧抓住“产”和“城”两个关键词,始终冲在发展的最前线,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更高台阶。

  作为“跨岛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翔安从建区起就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的发展战略,经过21年的发展,已成功打造“4+3+3”现代化产业体系(4个传统优势产业、3个特色重点产业、3个新兴潜力产业),培育出两条500亿级产业链,成为福建省最大的光电产业基地、厦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更是连续4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

  在各个不同的产业领域,翔安区都已经形成了规模——新型显示已构筑起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以电气硝子为代表的玻璃基板,天马为代表的液晶显示面板,达运为代表的背光模组,友达、祥达为代表的液晶显示触控模组,冠捷为代表的整机应用协助供应配套体系;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领域,初步覆盖IC设计、晶圆制造、外延片及衬底材料、封装测试等上下游领域;在机械装备产业的电力电器细分领域,已经形成一条以ABB、许继电力、明翰电气为代表的覆盖智能电网、高压、中低压的全链条输配电产业体系……与此同时,以生物医药、航空临空和海洋高新为代表的翔安三大特色产业也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旅游会展、文创体育、数字经济三大新兴潜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翔安新城建设素来以“高速度”和“高品质”闻名,新城的陆续崛起为翔安绘制了一幅未来的美好图景——航空新城核心区的框架业已成形,机场航站楼进入精装修和机电安装阶段;凤翔新城白海豚游泳馆正式开馆办赛,奥体中心、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世界田联钻石联赛等超大型活动,片区酒店、交通、景观等正在加速完善;同翔高新城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相关配套也持续升级;翔安南部片区的建设稳步推进,首个产业园区厦门航空产业园已经投产运营,片区内的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等“三区”融合发展,朝着打造“环厦大科技创新圈”的方向持续推进……

  “产”与“城”的双轮并进、持续加速,为翔安带来了从内到外的蝶变。

  冲在融合的最前端

  翔安有着独特的地缘特色——它与金门隔海相望,彼此最近距离仅1800米,是祖国大陆的重要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10月15日,在东园社区台青驿站,香山街道东园社区与金门县金沙镇官屿里共同签署共建协议,翔金两地居民将借此加强联系,交流文化习俗与生活经验,共同探讨社区发展路径;在大嶝街道,第二届金嶝经贸交流合作推介会举行,大嶝街道商会和金门县两岸青年创业交流协会签订《金嶝经贸交流合作备忘录》,为持续深入推进两地经贸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事实上,这只是近些年翔安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中的部分剪影。翔安围绕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首选门户的目标,奋力书写“通、惠、情”三篇文章,着力打造台青两岸融合发展友好型城区。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在翔安安居落户,加入翔安乡村振兴和社区建设队伍中。

  在对台政策落地方面,翔安区持续强化惠台扶持力度,让在翔台胞共享大陆发展机遇。如结合翔南片区建设,制定并印发《关于支持入驻厦大科技园(翔安园区)的扶持办法》,给予多项扶持;如落实来翔实习就业创业政策的扶持办法,给予兑现2023年度申请补助资金共计149.9万元;如大力支持辖区台湾青年创业基地发展,推动创客坞获批省级台青创基地,为服务台青来翔创业就业提供更好保障;如持续优化对台对金行政审批办理环节和手续,畅通台胞个人医保、社保、公积金缴交等事项的办理渠道。

  翔安的优质环境与优惠政策,让不少台湾青年选择跨海发展,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无论是在欧厝社区还是东园社区,他们把在台湾的所学所见融入翔安本地的实际情况,提供全新思路;台胞检察联络员还受聘担任翔安区的“民间河长”,参与到河湖治理工作中。如今,翔安区已经确定香山街道沙美社区、金海街道欧厝社区、马巷街道郑坂社区、内厝镇曾厝村、新圩镇面前埔村等五个社区为试点社区,打造有特色的两岸融合共建社区。

  2023年3月10日,翔安区创新对台服务举措,打造台青社区融合公寓,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有效助力台青快速与本地融合。目前已经接待“首来族”台青逾60人次,公寓目前入驻台青11人。台青方昱翔说:“这单是一个居所,也是温暖的所在,更是梦想起航的地方。”翔安区把“通、惠、情”三篇文章,切切实实地“写”进了台胞的心里。

  【成绩单】

  2003年翔安建区以来:

  ●全区GDP年均增长1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增速领跑全市

  ●目前,翔安辖区内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4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8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

  【荣誉榜】

  ●连续四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

  ●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上榜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获评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村(社区)各类专兼职人员规范整合获评全国社区党建创新案例优秀案例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工作获得厦门市2022年市域创新成果优秀案例

文章链接:http://dongfengkuaidi.vip/news/show-77531.html
标签: 厦门航空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