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一年间——构建全域融合新格局
去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一年多来,福建省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实践,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近日,记者走进福州、福州平潭、厦门、漳州等地进行采访。
通道畅通便利
在福州港黄岐客运站,台胞谢素瑾推着装满行李的推车等待通关,“这是我第一次乘坐福马‘小三通’航线往返两岸。从福州到马祖,20多分钟就到了,非常方便轻松,服务也很周到”。
在候船区,像谢素瑾这样携带大包小包等待通关的旅客还有很多。随着各种民俗活动的举办,连江黄岐至马祖白沙的“小三通”客运航线迎来多个客运高峰。自今年4月1日起,福马“小三通”两条客运航班由每日“一进一出”加密到“两进两出”,每日8趟航班往返两岸,有效满足了快速增长的两岸旅客出行需求。
福州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检处副处长张明娟告诉记者,根据口岸出入境家庭成员多、老人幼童多等特点,边检站开设了“合家欢”“手牵手”“民俗活动”专属通道,并提供闽南语和福州话双语通关服务。
口岸通关能力的全面提升,让两岸同胞交流往来更顺利,也助推了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不断提速。马祖乡亲曹常斌是福马“小三通”的常客,20多年前就来到福州经商。“以前来一趟得四处辗转,现在只要福州的朋友给我发一个微信,我当天就能过来。”曹常斌说。
日前,厦金“小三通”金门乡亲服务站在厦门五通码头揭牌,为台胞提供急难帮助、紧急联络服务,还可协助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大陆手机号等,台胞往来更顺畅。记者来到五通码头时正值中午,客流量依然非常大。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副站长陈锦来告诉记者,从不定期船班到常态化运营,厦金航线船班不断增多加密、客流量快速增长、通关环境不断改善,为两岸人员往来构建了便捷的通道。目前,厦门至金门的“小三通”客运航线每天十进十出,共20个班次,约半个小时就可抵达,被两地民众称为“海上公交车”。
正在候船区等待的台胞林启源打算通过“小三通”先去金门,随后再搭飞机返回台北。“我在厦门从事钢琴培训教育工作,十几年来都是通过‘小三通’往返两岸。相较直飞航线,‘小三通’价格比较便宜,厦金航线的速度也非常快,很方便。”林启源说。
从五通码头出来,步行一两分钟就能直达厦门市赴金旅游办证中心“近便利”台胞服务专区。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支队长马翠琳介绍,该专区今年6月揭牌,集合了公安、湖里区政务服务中心、中国移动、厦门银行、鹭江公证处5家单位49个事项,台胞一抵达厦门就可以来这里办事。
“我今天特意过来申请办理台湾居民居住证,全部流程办理下来只花了10分钟,5个工作日后就可以来取证。”来自金门的李亦明表示,他现在最大的期待就是,厦金“同城生活圈”早日实现。
“第一家园”暖意融融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福建率先发布225项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单,构建起较为系统完备的惠台利民政策体系,数万名台胞在闽创业、学习、生活、定居,福建正日益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岳峰镇桂溪社区保利香槟小区的台胞公租房,正成为越来越多台胞的家。福州面向台胞推出的1050套公租房,其中有550套位于该小区,目前共有6批次,累计入住290户501名台胞。记者在公租房内看到,装修温馨舒适,家具齐全,“可以直接拎包入住”。入住公租房的台胞罗金金告诉记者,公租房分为45平方米、55平方米、65平方米3种户型,每平方米价格为19.5元,符合条件的还可以享受一年免费过渡性住房。
小区内的两岸社区交流中心集两岸学术研讨、活动交流、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成功构建起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与台胞之间的良性互动互融关系。两岸社区交流中心主管祝晓娟表示,中心设有“台胞健康服务站”“台胞综合服务中心”“榕台交流人才驿站”“台湾专线快递服务站”等8个服务项目,涵盖生活、就业、上学、医保社保等各个方面。不少有意留榕工作生活的台胞在亲身体验了社区的亲切感后,也选择在此安居。
走进福州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不少台胞正在咨询和办理业务。作为大陆唯一对台综合实验区,福州平潭首创对台职业资格采信制度,并发出了大陆首张“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证书采信证明”。已取得台湾地区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证书的台胞,在福建从事相应工作可直接比照认定为相应职称。目前,该中心已累计发放2300多本采信证书。来自台北的台青王佩琪就是受益者之一,持有台湾地区“都市计画技师”资格的她,通过采信换证获得大陆“土建专业工程师(城乡规划)”中级职称,并成功在长江中兴工程顾问(福州平潭)有限公司担任总规划师。
因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福州平潭正成为台胞参访学习、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今年5月成立的台青创业育成中心,为台胞创业者精心打造了一个功能齐全、氛围舒适的创业空间。在福州平潭创业多年的台胞江彦纬是首批入驻中心的创业者,他表示,选择将公司搬到这里,正是看中了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和全方位支持。尤其是“投喂式服务”,可为企业提供涵盖基金、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多方面的支持,让他免除了创业的后顾之忧。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意见》提出,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今年上半年,闽台贸易额464.6亿元,同比增长4.9%;福建省新设台资企业1121家,同比增长27.4%。
走进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的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幅火热的生产场景。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自动化机械臂高效运转,工人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东亚机械是一家扎根厦门、深耕高端机械制造业30多年的台企,专注于压缩机主机以及空气压缩机整机的自主研发设计、生产,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和专利,设备自制率超90%。该公司董事长韩萤焕是最早一批来大陆投资办厂的台商之一,在他的带领下,东亚机械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长为如今年产值近15亿元的上市公司。韩萤焕说,在大陆扎根的34年也是与祖国大陆共奋进的34年,东亚机械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因为紧紧把握住了祖国大陆的宝贵发展机遇。
作为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韩萤焕对厦门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方面的力度深有感触。“自《意见》发布以来,厦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涵盖了经贸、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为我们台胞台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韩萤焕表示,在金融领域,厦门积极创新合作模式,设立大陆首只由台商发起的两岸产业投资基金,率先打通台胞境外自有人民币投资大陆通道等,落地大陆首笔台胞跨境直接汇入人民币购买商品房和两岸融合数字人民币债券,为台胞台企在大陆投资兴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意见》明确,加强要素保障,支持古雷石化产业基地、宁德动力电池集群等,建设集聚两岸资源要素、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
位于漳州市的古雷开发区是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走进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钢筋铁骨”的工业气息扑面而来。在生产线上的设备旁,员工井然有序地执行巡检任务、记录数据并抄录仪表读数;中控室里,工作人员也全神贯注地监控着屏幕上的各项参数,及时调整温度、压力等指标。
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副总裁洪晓江告诉记者,该公司是两岸合资企业,由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与旭腾投资有限公司各出资50%,于2016年11月成立。古雷项目是迄今为止海峡两岸最大的石化产业合作项目,是优化两岸石化产业布局、延伸两岸石化产业链、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
“‘两岸携手’是古雷石化诞生的土壤,也是古雷石化发展的动力。古雷石化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实现资本融合、人员融合和文化融合,将自身打造成两岸携手合作发展的典范。”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钟明鑫表示。(记者 刘春沐阳)